走十里路,食八方美食。都说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而又流长。不论是煎、烤、煮、烧各种烹饪手法,还是八大菜系不同味道,一切都是为了以食为天,爱吃的中国人。
这次国庆和家人一路向西,奔波一千多里,看风景的同时,味蕾的享受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南北跨度大,拥有回族风味和藏族特色的甘肃之旅,也真正意义上的来了一次舌尖上的旅行。
炒炮仗
看到这个名字,起初以为是和川府地区著名小吃“三大炮”的做法和食材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结果端上来一碗一看,原来是一道甘南风味面食。炮仗面的感觉和新疆的炒拉条有点类似,不过它的面条并不是一长条,而是被刀切成条条短节,看起来个个都像小鞭炮。大概也是这个缘故,所以称之为炒炮仗。夹上一筷子,节节“炮仗”如同滑溜的鱼儿顺势掉下,这下好了,只能采取沿碗边扒饭的方式,一股脑的将菜丝、羊肉末、面条一起刨进嘴里,伴着这边特有的花椒面和胡椒面的香味,让人欲罢不能,越吃越想吃。
手抓羊肉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那么靠着一望无垠的草原,藏族牧民们自然最爱的就是手抓肉了。来到甘南,就像宝鸡随处可见的擀面皮,臊子面店,这里随处可见的就是各种装修很有藏族特色的手抓店。和爸妈去了一家藏语意思“月亮”的达瓦手抓美食店,点了一斤手抓羊肉尝尝鲜。碟子上桌,肉赤膘白,吃到嘴里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无一点羊的膻味,却很神奇的完全保留羊味特有肉香味。
配菜一盘腌制白萝卜,吃完一根羊肋骨后来上一片,脆爽,丝丝甘甜。
发子面肠
发子面肠是我在这次旅行中吃到卖相最黑暗,味道最奇特的小吃。作为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城市,临夏汇聚了汉、回、藏、撒拉等31个民族,甚至其少数民族的人数超过居住人数一半。在这里,发子面肠,作为当地特有的穆斯林的传统小吃,出现在摊位亦或者大饭店的菜单里。
带着无尽的好奇在一家清真饭店点上一盘红烧发子面肠,由带了戴绿色“盖头”穆斯林少女端上前来,整个菜色黑白搭配。听少女介绍发子羊肠,是用羊肠制成的小吃,作法类似于汉族传统小吃灌香肠。黑色较大的叫做发子,是在羊肠里灌上剁碎的羊杂,有羊肝,羊血,羊肠等。咬了一口,特别浓郁的羊杂味冲向喉咙,至于喜好就要见仁见智了;而小一点,细一点的叫做面肠,里面灌得是面浆,看着很像韩式条状年糕,但是没有年糕那么有嚼劲,吃起来没有一点羊肉味。
牦牛酸奶
酸奶,算是自己的心头爱,每每去到一个城市,都喜欢去超市购买当地自产的酸牛奶品尝。可是当我来到夏河我才知道原来酸奶也有如此卖法!露天小车,商店门口,随处可见,一人叫卖足矣。至于装酸奶的容器,小则我们平时超市见到的老酸奶杯装,可大就如同扎啤杯,油漆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装不了。买了一小瓶,扒开瓶盖,表层是一层豆黄色的奶皮,在我还没动勺,好心的卓玛就给我加了两大勺白糖,拌上白糖,舀上一口,白皙的酸奶看着比往常吃的更加黏稠,奶味也更加的浓厚。舀上糖多时,酸甜可口,可吃到最后没糖时,一勺入口,未中和的酸味一涌而上,突兀而单薄,牙齿传递到牙根就给出一个字,就是酸。
刮盖碗茶
一壶清茗知冷暖,三泡人生阅古今。甘肃特有的盖碗茶(又称之为“三泡茶”)真是我这几日的挚爱。泡茶的茶杯和正常青花瓷杯并无差别,都是由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而且泡茶前,顾客可以根据自身口味放入适量的茶叶、炒红枣、桂圆和冰糖。倒入开水后,只见茶叶嫩绿,慵懒状在水中舒展开自己,红枣和桂圆一个悠闲的漂浮于水面之上,一个则安逸的躺在杯底。一手拖起杯子,另一只手轻轻用碗盖阻挡住茶碗中漂浮的茶叶和红枣,浅呡一口,茶的清、桂圆和枣的香、冰糖的甜丝丝掺和,馨香甘甜,回味无穷。尤其是在吃了几大口羊肉过后再来上一杯盖碗茶,完全刮走了羊肉残留的膻味。
后记
满腹积食,才能为旅途中的跋山涉水提供能量,一路向西的旅行吃到的并非只有这些,烤羊肉串、葱爆牦牛肉、兰州拉面、油炸馃馃、红烧羊蹄等等特色美食,其中各种滋味,也只有舌头知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