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向前,留下一道道可回首可追溯的车辙,深浅不一。推着历史这辆车向前的,是一群“小人物”,因为在狭长的时光长河中,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而有那么一些“小人物”仿若浩瀚宇宙中的星,曾经在属于它们的时代闪耀。《激荡三十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样一群曾经发过光,或者发光至今的“小人物”了。
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史,有几股互相抗衡的力量、几个闪耀的企业家“小人物”,以及几个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举重若轻的国家高层领导人。
《激荡三十年》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市场上存在着三股力量:国营公司、民营公司、外资公司,中国企业历史基本上是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博弈的过程:
一、1967年文化大革命之前,民间资本被完全“消灭”,尤其在江浙、上海沿海一带,以荣毅仁等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企业家几乎消失殆尽,国营企业“一家独大”,并由于特殊的政治因素大量分拆内迁至西南等内陆地区。
二、一系列的国家政治运动和自然灾害后,在江浙一带,出现了像鲁冠球一样的小作坊,它们如野草般自生自灭,在夹缝中求生存。在1978年改革开放到来的时候,它们意外地成了体制优势者,凭借改革的东风和自身的灵活不断发展壮大。大型国有企业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国家也开始寻求国企改革的方法。
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很多人中国企业家还没弄明白中国入世到底意味着什么时,国际资本蜂拥而入,以往中国也有外资存在,但大多以中外合资的形式存在。自此之后,外资企业大力寻求独资发展。自此,外资企业在国内横扫,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一些有远见的本土企业家还是找到了某些不论是否正规的方法奋力反击。
在中国企业坎坷崎岖的前进路上,出现了一些闪耀的企业家,他们的异军突起有着某些相似的特征,比如大都是“草根”出身,都具有极强的冒险精神,都敢于突破旧体制,都创造了当时的企业神话等等,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产生的变化是有差异的。
这些关乎“草根”企业家的所有因敢为人先、敢闯肯干等精神迅速积累财富的神话,到1992年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禹作敏和沈太福因蔑视法律法规被量刑而戛然中止。他们敢于突破旧体制进行开拓的思想不断膨胀,以至后来目中无法,甚至目无国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得其他“草根”企业家心神不宁,但同时也促使了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其中著名企业家鲁冠球就得出了“要和现代精神冲突的小农意识彻底决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反思结论。通过灰色手段获得原始资本积累的柳传志和任正非走上了“自我救赎”的企业发展道路。大起大落的史玉柱也创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神话。
一个一个的商业神话背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时代大背景,而正是“掌舵人”的远见卓识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此三十年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最深的政治家莫过于邓小平和朱镕基,一个主动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国家发展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个以铁血手腕清理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三角债,整顿金融秩序,推动国企改革。
1978年-2008年,三十年间中国企业犹如在刀尖上起舞,宏观经济制度犹如刀旁的扶持,政策好时扶持着企业翩跹起舞,政策换风向时便撒手不管,甚至将刀磨得更锋利些,时刻考验着企业家的前瞻性和敏锐度。
企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太顺利的企业经不起大风大浪。唯愿中国企业穿过荆棘,越过火海,历尽千帆,获得蜕变,在国际大舞台上舞出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