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朋友推荐才开始阅读这本名为《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的书,阅毕的第一感:书中畅游一番,庆幸归来仍是少年。
本以为这本书最适合的读者应当是年龄在50以上的所谓“正在或已经老去之人”,未料想身处而立于不惑之间的我仍旧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共鸣良多。
笔者认为,平常人的生命当中,“老”应当展现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英语来说这里应该使用older更加恰当。老是少年相对幼儿的自立,老是稳重壮年相对青葱少年的成熟,老是耄耋苍苍相对成熟壮年之沉淀,老是病榻临终相对生命进程的总结。随着时间的流逝,独立的个体从时间线的一段走向另一段,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伴随着成长和打磨而变化,逝去的虽然是岁月,然沉淀下来才是人生。
书中曾讲到,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首先要客观地认知自己无事不可不再“老去”这个客观事实。笔者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中国阴历新年将至,各家各户要打扫卫生迎接新年的到来,面对可以付费请家政服务人员打扫房间、清理门窗的选择,很多的“老人”更趋向于自己干,自己弯腰扫地擦地,自己踩着板凳擦亮玻璃,于是,很多年末新闻中便会出现“某小区居民因擦玻璃而摔倒骨折,进而送进医院,在医院中度过了冷清的除夕之夜”。这样的新闻并不罕见,笔者身边便有如此的案例。后续的情节也并不难想象,儿女家人怨声载道,一方面埋怨涉事的“老人”考虑不周自己痛苦,另一方面也抱怨因此而整个春节假期里只能在医院里阖家团圆。而“老人”们的理由也很趋同:自己家的卫生自己做,这才像过年;几百块钱的家政清洁费,还不如给孙男弟女裹个红包。
这个故事中的“老人”,一是没有能够客观实际地评估身体各个机能的逐步老化,思想意识当中一提到劳动,脑海中条件反射般出现的往往是自己二三十岁时候大干劳动的火热场面,对于洒扫清洁这类简单的劳动工作完全不惧怕,甚至认为这又是一个展现自己强健体魄的好时机;二是在心态上仍然认为自己是家庭中的核心力量、主要劳动力,哪怕儿女一代已经三十而立,这批父母级别的“老人”仍旧牢牢霸占家庭中的话语权,自信得很,而且在自己“当年”那个年代,做卫生都是家里人自己做,去请外人帮忙做卫生就是赤裸裸的浪费。于是乎,基于以上两点心态,年末的劳动事故层出不穷也就让人见怪不怪了。
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中,作者针对类似的问题给出了深入的分析结论:
(要学会接受)新的角色,正确看待日渐衰老的自己,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就慢下来,实事求是地对待衰老引起的身体问题等等,简言之,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无非是要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调整心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角色。
身体方面的衰老是目测可见、现于表面的,比如:腰腿关节的衰老,体力精力的下降,注意力集中时间的缩短,记忆力减退,皮肤头发的的变化,老年痴呆症等。身体方面的衰老并不是十分可怕,因为家人和老人自己都比较容易从现象和感觉中发现衰老的征兆和迹象,能够及时处理和应对,因此针对身体衰老本身的问题并非十分严重,然而由于身体衰老而对老人生活中的角色位置造成的心理影响往往更加震撼。
心理方面的衰变往往是不易察觉、然而从根本上影响老人心态的:尴尬,幽闭恐惧症,寂寞,失落感,抑郁,面对大小便失禁、遭人遗弃、死亡的临近等。很多老人在从单位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过程中,会较为明显地遭遇到心理方面的失落感、寂寞感等问题。笔者认识一位长者,退休之前是某通信运营商区域分公司的一把手,在位期间业务繁忙,终日忙于觥筹交错的应酬和名目各异的会议中,在58岁退居二线之日起,突然感觉每天24小时中的很多时间段都富裕了出来,坐在家中或者二线领导的办公桌前无所事事,生活节奏也从原来的80迈突然降到了3迈,这个降速实在突兀,一时半活儿也难接受,时间一长自己虽说不出哪里难受,然而就是身心疲惫,精神上也萎靡了不少;而他的爱人由于很早就脱离工作在家做专职主妇,虽然每天在家的时间也是闲多忙少,但是自己给自己规划了很好的活动日程:定期和闺蜜们逛街买菜、走访亲友、每日追剧、广场舞社群、QQ游戏大厅打麻将,所以每天开开心心。好在他的家庭成员及时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在非常合适地时间给这位老领导安排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工作:探望在异地的孙儿。于是乎,这位老领导的内心一下子从“周围的人们都不需要我了”转变回“我的存在还是蛮有价值的”,每周定期开车奔赴异地看望孙子,送去采购的各种营养保健品和玩具,内心充实得很。
还有一类老人,虽然生活中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但是随着身体和心智状况的逐步衰老,以往驾轻就熟的事情经常做不好,自己对自己又高标准严要求,于是乎在出现状况时便会从心态上展现出暴躁、过分自责、强行尝试等状况,一方面不利于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上面提到的那个年末自己擦窗户的老人就属于这个范畴。
因此,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书中,作者针对如上“会老”的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内观”的方法来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解决每个人在生命进程中都要遇到的面对“老去”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拉姆·达斯,曾远赴印度灵修长达数十年,他从灵修的角度,刨析人的内心,肉体与意识,灵魂与“自我”,这是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的形态和关联。面对自责、愤怒、妒忌、怨恨,如果能够通过内观的方式正确地感受自己的灵魂,将“自我”形成的欲望予以屏蔽,那么很多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顺利进行解释,问题也便随之自然解决。相似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的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人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了人展现在外的综合表象。虽然不同理论体系的说法不尽相同,但是对于自我的定义还是会存在相似之处,自我有时候展现的便是因满足外部需求而产生的欲望。人们往往因欲望、依恋、执着而痛苦,因此痛苦能为你指出什么地方有待改进。痛苦是你放下欲望的动力,放下了欲望,你才能一身轻松。因此,“老去”之人在心灵上的修炼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
合上书本,再次凝视本书封面上主标题下面的一行小字:“终有一天,我们都将步入荆棘之地”。人生的步伐因时间不止而无法停滞不前,向前的每一步就如同步入荆棘之丛,有困难有挫折有苦恼有烦忧,我们每个人的躯体不可阻挡地随时间而衰老,因此我们都是“会老的人”,然而灵魂未必因时间的逝去而禁锢,因此,笔者认为灵魂的修炼和人格的健全是每一个人类个体在生命进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重要事项,在生命的进程中勇往直前,探明人生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会老的人。
因此,推荐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都要研习本书,为自己,为了身边的家人,更重要的是为了正在老去的人生征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