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化腾代表腾讯透露了他们在慈善方面的打算。马化腾表示,腾讯希望每年拿出1-2%的利润投入公益,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和各种技术手段,腾讯正促成更多公益活动,并使之更为透明,更加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腾讯2015年的净利润高达324.1亿元,同比涨逾30%。这意味着,按照这一比例,腾讯每年投入公益的资金会随利润水涨船高。
我们单位也打算下公益这盘棋。上周,单位开会研讨2017年发展升级计划,其中之一是:打造公益传播平台和民生服务平台。
腾讯做公益、一些专业的公益组织做公益、媒体做公益有什么不同?结合个人实践,谈谈我对公益活动的认识。
什么是公益?
搜索百度百科,可以看到公益的如下界定: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目的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活动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
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狭隘的公益
浏览单位的2017年计划,打造公益传播平台是指:策划推出《阳光人人帮》,联合民政、人社、卫计委、残联等部门和组织,关注贫困人群、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残障人群等,报道和参与公益活动。
我认为,这样的公益是狭隘的公益。而优化的方向是:做更有贴近性的、有发展空间的公益平台和民生服务。
具体说:1做平等个体之间的连接,而不只是强势对弱势的帮助。
2知识、思想、技能的传播交互是更大的公益。
我的公益实践
2016年3月,成都爱思青年组织第3期开门行动周末活动。活动采取闭门会议的形式,邀请30位渴望行动的青年,一起脑洞大开,用社群设计的方法,将每个人思索已久的Crazy Idea,变成一个可以立即发起的社群,并在现场找到愿意和你一起行动的青年,策划出第一个可执行的活动方案。期间,我和小伙伴三次发布了出走社群的方案。并在活动中认识了爱思青年的工作人员小辉、李浩等。
4月,奶奶厨房项目组筹建,我们在武侯青年聚落召开第一次线下会议,一起讨论关于老人的一些认识,以及讨论老人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最后,决定加入奶奶厨房调研组。
活动中得知,参与本次项目的有元气包子创始人hilary,成都某高校在读学生壹壹、秋凝,以及在职的IT人士以及号称擅长玩奶奶的二人组,还有一个约饭APP的工作人员。
大家都本着公益和兴趣集合在一起。
讨论还决定,我们的活动方式是:邀请奶奶们来做好吃的,邀请年轻人来品尝。以美食为媒介,建立年轻人和社区老年人之间的连接。
四月份,奶奶厨房调研组进行了首次调研。在成都玉林附近一个老旧小区的入口处,提前联系好的近10位奶奶到场,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奶奶们擅长做什么菜,以及老人们的故事。
以下是我当时写下的调研笔记: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也看到了老年人不同的生存状态。自己开饭馆,风风火火、腿脚麻利、言语爽朗的四娘;相比旅游,更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过平淡生活的盛爷爷;分享幺孙即将出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王奶奶;还有老伴过世,独自生活的叶奶奶;
忙碌、平淡、喜悦、孤独……这些字眼便在这些故事中,生动地朝着我扑面而来。
我曾唐突地、目的性很强地,想从他们口中听到多么了不得的故事,进而给他们贴上传播效果好的标签;
曾想挖掘出几道特色菜,用菜品背后的故事来做一期煽情的文案;
后来,我发现,对于走过大半生的他们而言,可能以前的、现在的种种,好的坏的,都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即使回忆中有风浪,也已经能尽付笑谈。
所有的菜的故事,也抵不过家常二字。
所以,不妨就简单一些,没什么特色,但是做了几十年的家常菜;没什么故事,但是有人生履历的老人;
摈弃设计,岁月佐餐。
5月份,奶奶厨房项目组密集在武侯区三个小区做了三场活动,为奶奶厨房活动预热。
6月份,端午节当天,奶奶厨房项目第四次活动,十几位年轻人和邀请到的奶奶一起包粽子。
活动期间,青年人变身小记者,采访爷爷奶奶们最拿手的菜品。从做菜到做人,两代人逐渐就打开了话路。一聊天才发现,原来奶奶们现在最幸福的事,都是一些平常而具体的琐事:能几个老人家约着去体检看病、平时一起跳跳广场舞、想说话的时候几个“闺蜜”聊上几句……
活动推出以来,效果不错,吸引了近餐等企业的支持,并开通了网易直播。截止到9月26日,奶奶厨房美食青年群的成员达到了105个。项目同时得到了省团委的资金支持。
在腾讯基金9.9公益日当天,奶奶厨房筹集到了活动资金2000多元。
身边的公益
比如:I游,连接在川中国大学生和外来留学生,致力于双方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提升。
乐活财商俱乐部,通过现金流游戏和线上分享讨论等方式,连接有提升财商需求的人
河流文化节:通过活水公园导览、河北集市、河边音乐会、河流探访等活动重新梳理人与河流的关系
Workface: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的公益性创业社群
推理一座城
抽屉式垃圾分类计划
Come home library
腾讯的公益行动
腾讯基金会。马化腾称,“我们希望不仅仅能够出钱,更关键是发挥我们在平台上的影响力。腾讯基金会搭建了一个目前看来非常活跃的公益平台,它的目的就是把数千家公益组织、NGO、很多公益项目与我们数亿用户连接在一起。”每个人选择他最感兴趣的项目,可能就是在他身边或者最熟悉的公益项目进行捐助,而且还可以不用一次性捐款,可以设定每个月的月捐计划。”
技术服务公益。腾讯关注很多技术上的小创新如何融入公益。例如微信运动,每天走的步数超过1万步后就可以捐出去,有赞助商配捐一定金额到你想要支持的公益项目,这一点,有媒体已经进行很好的嫁接,并且开发了节目进行播出。再比如捐声音,通过微信录音,爱心网友们可以为盲人录制一本有声读物,还有通过QQ全城助力发布信息寻找丢失儿童等。
值得注意的是,马化腾提到微信正在探索一种急救功能。“比如说突然间有人心脏病发,我怎么能够找到最近的心脏的AED这个设备,或者有急救功能这样的人、志愿者在哪里,用新技术一按,他就可以收到call,他知道你在哪里,就可以过来帮助。”
专业公益组织如何做公益
以爱思青年为例。爱思青年创办于2011年,由两岸三地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共同发起,并于2013年1月正式在成都市民政局获准无主管单位注册,是一家专注青年成长与社会创新的倡导型和支持型民间公益组织。
我们从它的公号来看下它的主要项目构成。
作为媒体单位,我们该如何做公益?
我认为,至少可以有三部分:
1讲者 思想聚会:定期的线上或线下论坛。传达城市创变者的声音,传播解决城市问题的智慧和力量
2公益项目孵化和媒体、政务支持。定期组织项目孵化活动,组织好、报道好、筛选好、帮助好、落地好公益项目,并利用自身优势,为其提供媒体曝光度和政务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3公益活动的报道和参与。
总之,要做到两个转变:
1报道者到参与者,到发起者的身份转变。
2从帮扶到连接的思想转换。
移动互联网+公益 怎么实现
在搜索相关知识,完善我的论点时,注意到了这样一篇文章:米公益:移动互联网如何做公益的催化剂?
文章认为,公益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企业、个人、持续性。
许多企业想要做公益,有的单纯想做好事,有的想借此营销。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找不到合适的渠道,一来相关利益无法最大化,二来得不到曝光,宣传效果达不到预期。
积极参与公益的个人很少。原因在于像支教这样的事情需要的时间成本太高,捐款这种方式的金钱成本太高,而且不少人对某些捐款机构产生不信任感。
公益的不可持续性。“做公益是对别人好,但自己得不到什么,可能就是‘爽一下’。但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在一定次数之后就很可能消耗殆尽了。”
媒体的优势恰恰在于,可以解决曝光度的问题。而短板在于,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公益项目运营的专业经验。因此,联动、协作至关重要。
个人参与公益意愿低的解决方法则应该是:用搭建平台、互通有无式的公益思维代替单方面付出的传统公益思维。
用一些新媒体的手段助力公益的可持续性。比如:朋友圈转发,PK,公益大使等级勋章、和受帮助对象的互动等方式,不断激发个人做公益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