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仓央嘉措诗选》有感
一声长啸,似刀剑出鞘,响遏行云,九霄不绝,漫漫于山野之间,宫殿上下。布达拉宫浩瀚巍峨,鳞次栉比的宫殿,日夜不倦的梵语,都在彰显着它作为西域最为恢宏的庙堂不可触碰的威严,它是西域圣地,住进它的人,就是西域最大的王,可惜啊,命运总是喜欢玩弄世人,他选了一个不适合它的人,它的王更愿漫步世野,作最美的情郎,他叫仓央嘉措,在藏语,仓央嘉措有个很美的名字,梵音海。
初识仓央嘉措,不是在这本文选里,但是喜欢上他却是在这本书中。第一次看到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已经是很多年前,但是第一次对这个名字很迷恋,却是在高中时在某一本不知名的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通篇我已不胜知晓,但有三个字却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梵音海,仓央嘉措的别称,多么美的名字啊。从那时起,我便对仓央嘉措有了莫名的情愫,所以让我有幸结识了这本书,也让我对梵音海的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仓央嘉措的一生的回顾,前因后果,十分详实,让你我可以对他有着充分的了解。第二部分,是诗选,译者当是马辉和苗欣宇先生,用近体诗格律译成,读来朗朗上口,很得仓央情诗意蕴。
通读了全篇,第一当是长叹。深感惋惜,读嘉措生平,不禁让我想起陈王昔时,又或者李后主的无奈,同是被命运玩弄的诗人,本愿花间一风流,怎奈生在帝王家。但与陈王后主不同的在于——当他们在帝王之道上失意时,诗文多悲凉又多家国,不如仓央嘉措来的放浪。它的这种物外之情在诗文中多有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儿女情长,多几分情肠。西域的规则,从不给人选择的余地,仓央嘉措的命运,在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后就不属于自己,它属于西域人民。童年至青年时期,尚且还有选择的余地,也为情郎倾诉情肠给予了可能。那时候,五世班禅尚且健在,他也不曾背负他的命运。在康熙三十六年这个节点,他开始了他的转折,登上了布达拉宫,开始当他的王。如果这时尚有余地,只是每天诵经学习,那么从五世班禅圆寂后,他的人生就真的只剩下了惆怅。仓央嘉措的情思,真正得到挥发的时期,还是在登上布达拉宫与五世班禅逝世中间。在这个时候,她找到了那个愿寻双全法的姑娘,只可惜,他终究还是西域的王,终究是要放弃一些东西,愿意的,不愿意的,没有余地。五世班禅,始终在他的一生起着主导的作用,是他,拆散了这对多情人,也是他对他的六世之后给予厚望,不过就像没能不负卿意,他也同样没能不负如来。于西域,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王,但是对世间,他绝对做到了做那个最美的情郎。
他是一个诗人,也只是一个诗人,在命运之下,终究只能摆布。
仓央嘉措的诗,为藏语所作,故多见于译本,翻译的人很多,方式也很多。曾缄先生用古体诗译成,很有意蕴,我很喜欢。而这里则采用了主流译法,以近体为译法,读来也别有韵味,在语言情感上更加接洽。节选的诗选很多,几乎囊括了仓央嘉措原刻本的篇章,唯有几首分外喜欢。“布达拉宫,四大皆空”,这句诗读来给我我很大的感慨,可以说也是诗人对佛法,对囚禁了自己一生的布达拉宫的一种参悟,布达拉宫里,只有活佛,没有仓央嘉措。“冬天去人间大爱里取暖,夏天在佛法里乘凉”读到这句诗,我好似又感受到了他的一种从容与放下,他不再对剥夺自己命运的佛法有多埋怨,也不对世俗多么向往,他平衡了佛法与世俗,也找寻到了自己的平衡。而“为了今生遇见你,我早在前世,留有余地”,则是他对那个他甘愿不做这世间的王,而只愿做那个情郎的世间的留恋,对那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告白。而这,也便成了嘉措情诗的写照。正如这里列举的一样,他的诗,把自己的放浪融汇了其中,他寻找到了佛法与世俗的平衡,他时而好像是那个王,时而又做了他的情郎。
读完了《仓央嘉措诗选》,百味陈杂,多是悲伤。本欲世间做情郎,怎奈命途舛舛做成王,几多惋惜,都付其中。读嘉措诗,实见情切,不论是转山转水转佛塔,还是梦里时而隐现的格桑花,不为祈福,只为遇见的深情,即使不见,想想也是美的那种意切,都让人久久回味,难相忘。
这是一本让人找到春天的书,适合在这个春天读,更适合去分享。即使你我不能做这世间最大的王,但可以做这红尘中最美的情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