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堂课都是有生命的。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里的老师和学生由于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会在课堂中形成一种氛围和气氛。”今天,继续阅读《教育的情调》。
在《教学的情调》一节中,作者描述了两种不同的场景: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李老师心情不错,带着批改好的作业本,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和往常一样,同学们期待的目光和良好的秩序让她感受到一种教学的冲动。她满意地注视着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希望自己的情绪能感染到大家。事实也确实如此,这节课学生们表现得十分踊跃,李老师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另一个场景恰恰相反:詹姆斯老师刚和太太闹了点小矛盾。他的心情很不好,而教室里所有情况也都让人感觉不对劲,也许前一节课的阴影还未散去。学生情绪低落,老师心情烦躁,课堂就像生了病的人一样。原来课堂教学也有它脾气。
以上两种场景,形象而生动,有多少次,当你准备充分兴高采烈地来到教室,恰巧学生也兴致盎然,教学中师生、生生积极互动,氛围融洽,教的有效,学的主动,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一天里你都会为这样的课堂乐此不疲。而有时候,恰恰相反,或者你满怀期待,或者你心情不好,当你走进教室,教室环境,学生状态等都成导致课堂低效的因素,师生各吹各的调,课堂毫无生气,教学任务未能完成,糟糕的课堂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或许一天里,你都开心不起来。
我是因,世界是果!现在想来,课堂“生病”,根源在自己。假如我们能够及时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能努力让自己回归当下,回归平和理性,课堂教学中的“坏脾气”是否就会避免呢!作者说:“优秀的老师关注课堂里学生的生活体验,对课堂里的教学活动有一种特有的敏感,并能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心绪变化,以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讲授和互动的节奏。”由此可见,实现生命课堂,首先要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体验;其次要对课堂的教学活动保持特有的敏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其中,他学的怎样,是否需要帮助……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之,生命的课堂,生命要在场,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着力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当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课堂才有“情调”,课堂的生命力才能迸发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