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这句话特别有意思,后来演化出来一个成语,叫“杯水车薪”。
孟子说,你要对付那些不仁的事,对付那些坏事,最有效的方法肯定是做好事。以仁胜不仁,这是孟子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就像我们拿水救火一样,着了火以后,我们肯定拿水泼它灭火。但是,有很多人看到一车柴燃烧起来了,熊熊烈火,他端起杯子泼过去一杯水,然后说“你看,没用,这水泼上去没用”。所以,他最后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水不胜火,就是水并不能够救火。
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和事业发生改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学的术语,叫作“突破阈值”。什么叫阈值?就是你不达到那个值,就没法发生相变。你要想救一车的火,必须得用足够量的水才能够做得到。阈值在哪儿?谁能够告诉我那个阈值在哪儿?对不起,它不像烧水这么简单。水烧到了100℃开了,我们可以知道。油温是多少℃,我们测一下也能够知道具体的数值。
但是,我们生活当中的阈值,恐怕你很难探索,因为它是一个复杂体系。这个复杂体系当中的阈值,你不知道,那该怎么办?根据孟子的答案,或者孔子的答案,就是做下去。所以,你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不是为了突破阈值以后去享受那个生活,我享受的是这个奔向阈值,以及过了阈值以后,我继续做的那种快乐。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从我们所做的事业中找到价值,找到乐趣,这就是我们人生存在的意义。我们能够看到,那些纯粹的人更容易突破阈值
人生充满了选择,“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这句出自《孟子·离娄下》。你给人办了这个事,可以取,可以不取的时候,不取就是廉。但是你取了,你让廉这个概念变得模糊了。然后“可以与,可以无与”,与的意思就是给。你托别人办事,可以给钱,也可以不给钱,这时候给了钱就会伤惠。你们的朋友帮你们搬家,累了一天,如果你觉得朋友们挺累的,一人给200元吧,或者你也可以不给,大家一块儿吃顿饭。按照孟子的说法,这时候如果你给钱,反倒伤害了这段关系。金钱会使得我们之间这种美好的关系被模糊掉。这个惠被模糊掉了,它成了变味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