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商用牌照,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元年。
在经历了近20年互联网侵染的历史后,
5G所蓄积起来的势能及所引发对社会的群体性行为的牵引,
尤其引人关注——
一个万物物联的时代,正在走来。
2.
传统市场营销,有两个方向的能量驱动。
一个,是以产品为核心的成本轴,
另一个,则是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轴。
传统经营者以这两个轴为目标,不断优化经营资源,
形成了企业。
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颠覆这个传统格局。
以6月6日中国首批5G照牌下发为标志事件,
各行各业剧烈的震动所引起的“咔嚓”声将越来越刺耳……
3.
底层逻辑并没有改变——
当市场开始认知一个商品,
一般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效果广告,最直接的目的是促进销售,
主要刺激的是单次的消费行为,砸进去的钱,立马就需要看到效果。
另外一种方式叫品牌广告,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品牌形象、传达品牌理念,
特点是砸进去的钱,可能一时半会看不到效果,
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过程,一旦占领了用户的心智,
品牌的功效比效果广告强百倍,放长线,钓大鱼。
比如一提到国产手机,我们就会想到华为。
比如一提到奶茶,我们可能就会联想到喜茶。
或者一提到星巴克,就觉得它的咖啡比肯德基、麦当劳的要好。
一提到为独生子女家庭赋能,如果能联想到“完颜文雄”。
改变的是资源组织的方式——
4.
互联网抹平了信息,也泯灭了“权威”。
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第一次依靠技术来实现了人格的相对平等。
KOL往往不是学术精英,
网红也不是不慎人间烟火的“明星”,
他们绝大多数来源于生活,
述说着你我想讲却没讲、想做却没做到的“认同”。
认同及由此而建立起的信任,恰恰是任何一个产品的护城河。
自媒体时代,
给了普通人很多的机会打造自己的品牌,
尤其对于一些偏销售、偏营销的个体。
细分的领域,不需要大量的关注,需要的是更精准的关注。
几个tips可以分享一下。
坚持很重要。
内容不需要太专业,需要说人话,
自媒体,媒体是载体,核心是“自”。
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关系,
分享自己的经历,分享学习的过程,
也一样很非常有趣和有效。
5.
其实,
个人品牌塑造,还可以引申到职场上。
品牌于个体而言,更像是给自己贴一个鲜明的标签,这也是一种能力。
一个完整而有趣的人设,能够有更好的商业价值。
同样的逻辑,依靠长时间的坚持和刺激,
塑造一个有特色的个人品牌,可以让职场人士有更好的“职场价值”。
诚实、靠谱、有能力,这些是最基础的标签,
在外界普遍有了这样的印象之后,自然而然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让自己不成为40岁时,被裁员的对象。
让自己即便40岁时被裁,也有不害怕的资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