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复盘)
我的春节假期从2月4日除夕到2月10日年初六,7天,正常法定。
这7天干了些啥?
001 习俗,除夕洗澡,给我家小狗也洗了回,终于变回香喷喷的了
002 火锅年夜饭,看春晚
003 年初一,寺庙祈福求平安,给外婆拜年
004 年初二,全家杭州一日游,环西湖徒步,全家走残
005 年初三,休养半日,和OO吃饭看电影
006 年初四,整理书柜,收拾杂物,补听《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007 年初五,迎财神,见老同学,谈项目,读书
008 年初六,听分享,写复盘,回上海
这7天做到些啥?
001 读完《可复制的领导力》,输出笔记
002 听完《2019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2遍,选听《预见2019吴晓波跨年演讲》许知远部分,输出笔记
003 写了两篇牛人营碎碎念
004 重新看了加勒比海盗系列5部电影,输出笔记
005 听完奕晴的分享,输出践行笔记
006 补写1月运营复盘
这7天有啥感受?
关于“年”
今年的除夕年夜饭,我们在自己家里吃,整了一顿火锅,简单,但吃得爽。过年,对我来讲,就是跟最重要的家人在一起。所以,这个年过得,依然满足。
父母身体好,家里没啥大事儿,这就足够啦。
拜年短信/微信比往年少了。问了身边的人,也有类似的感受。
一二线城市都很“空”,人少了,路上车少了,终于不用挤,不用排队,世界还我清净。
好多商户年初一就开始营业了,大约是不想放过过年这个商机,中国人不愧是最勤劳的民族,干活赚钱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动力。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感受,过年这么重要的日子,就应该休息,回家,跟家人一起呆着。
有朋友跟我说这个年,过得很没有年味啊,没啥仪式感。每天吃吃喝喝睡睡,就这么过去了。我寻思着,貌似很早以前,咱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上来之后,我们的年就呈现这个样子了吧。
一个大家族,以前会一起过年;但伴随着老一辈的相继离世,也许就拆分成小家过年了。以前,年夜饭整一桌,那都在自个儿家里,老一辈的主厨,现在年轻一辈,好些菜也不会整,抑或是为了图方便轻松,于是转战饭店的多。以前讲究年初一穿新衣,现在呢,随时有新衣服穿,也不再恪守传统。以前要守岁放鞭炮,现在城市里禁放烟花炮竹,于是,早早就睡了的也不少。以前,过年都会在家乡,跟家人一起过,现在,不少人选择出游异国他乡,来个旅行过年。
这些,都是咱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但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变化。
节日的习俗和传统,坚持了,承袭了,那就是仪式感;放下了,退让了,那自然与平日无二异啦。
但,终究,绝大部分人,应该对这个时代,对我们生活的国度,心怀感恩。就如我妈妈说的:如今是日子好过了,才一年又一年,感到日子如白马过隙,去得飞快。回想当年我们小时候,日子是真苦的时候,那真的是度日如年,一天一天地只觉得难熬啊。
这7天想了些啥?
001 关于“婚姻”
如今,我已到了无人催婚的阶段。大约,那些亲眷们也发现,任他们说破了嘴,也并不能让我感到压力和焦虑。
相反,形势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妈妈对我说:现在愈发觉得你没结婚生子也挺好的,我不累啊,日子过得自由,不然带外孙就够我累的了。
外婆跟我说:虽然我老了,很期望能尽早喝上你的喜酒,但是呢,咱千万别为了结婚而结婚,不能将就,这事儿一定要慎重。
2019年时间的朋友演讲中,罗胖说:从前,人们把婚姻看做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是成年后做的第一件事。而现在,人们是把自己整理好之后再结婚,婚姻变成了一个人成熟后做的最后一件事。他把这种婚姻观念称作顶石婚,就是在一座快要建成的拱门上放上的最后那块顶石,它代表了竣工。
这个观点距离我们这一代人的婚姻观更为接近。婚姻,不是到了年纪就必须做的事情,不是一个群体行为,而是因人而异的个人行为。它表达的,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阶段,状态的理解。过去,人们习惯用年龄做坐标轴,来划定人生阶段;常言道:到了什么年纪,就做什么年纪应该做的事情。我认同这句话,只是现在,我们用心理年龄,情感成熟度做坐标轴来衡量。
不再是“年纪不小了,你应该结婚了。”而是,“我准备好了,我要结婚。”这种转变,也许会让我们这一代人,距离婚姻的真谛更近一步。
婚姻,和生命中其他事情一样,终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002 关于“工作”
每年的年度复盘,工作都占据了很大的比重。2018年12月31日,还在拼业绩,还在写报告,以至于没来得及做这个复盘。2019年1月,马不停蹄地做年度工作总结,年会,年度工作会议,林林总总,也没顾得上。这心里,就一直乱麻麻的,不舒服。明天要开工,这复盘无论如何,得做。
2018年的工作成绩,都集中在12月份浮出水面。也因为这个节点的尴尬,所以好坏都得担着,没有时间修补。
从业绩上看,没有完成年度目标,销售表现很不理想,距离预期相去甚远。
事的因素:
001 宏观大势上,利空。讲供求关系也好,量价关系也好,宏观政策面也好,还是经济货币面也好,都不利。
002 微观局面上,错过了地利。没有踩准节点,这在地产营销中很要命。项目所在片区的竞争格局,空前激烈,也不利。
人的因素:
003 团队上,气势渐弱,信心不足。长期不在战场,没有调整到战斗状态。
最需反思的点:
001 对市场的残酷和严峻,预计不足,致使预计偏差太大,项目处于被动。
从10月开始,市场已出现信号。验资量下降,开盘去化率降低等等。但我们明明看见,却没有看到这些信号背后的意义,仍旧处于盲目空等的状态。
节奏不明朗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整个团队的危机意识不足,对一些信号不够敏感。
案场是销售的第一现场,所有销售行为都发生在这里。我们的管理人员,没有在第一现场花费足够的精力,以至于危机就藏在眼皮底下,但我们居然视而不见。
稻盛和夫说过,工作现场有神灵。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工作现场。所以,我们要回到第一现场,找到症结。
002 对我个人而言,另一个需要反思的点就是打造一支钢铁之师,决不能手软
不能因为任务难度降低,而对团队素质放低要求,否则就是玩死自己。
因为此前想到难度不大,于是对个别不合格的人,采取包容教练的态度,期望假以时日,能够把人练出来。但事实是,要打攻坚战的时候,才发现人不行,换也来不及,练也练不出,真的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支付宝彭蕾说:心善刀快。在面对人的问题的时候,即使心再痛,也不能含糊,刀一定要快。
所以,带团队:
一不能降低标准
二不能只想着“做好人”
一切,都要为达成目标服务。
003 再者,要慎用信任
放权,是一个管理者对他人赋予的最大信任。
但我将最重要的工作下放给一个不靠谱的人,这就是最大的错误。
其次,放权不等于放手不管,而是用教练的方式去督促合理的成果。而我,教练不够,也导致了结果失控。
(其实还有,这里可以补充一个领导者践行清单)
下一步怎么做:
5个月要清盘,这个目标,老实讲,我和团队都觉得不可能。
但不可能的目标要如何实现?
首先,化解内心壁垒,团队要发自内心地相信。
这里有个问题,怎么做,可以让团队发自内心地相信?
其次,业绩要有起色。
这里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转化率,如何让客户做决策?选择我们?
最后,化不可能为可能。
这是问题的任务拆解,老实讲,直到目前,我还没想到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内心还不太想工作的真正原因。
但正确的任务拆解,很重要。与年前相比,这是一点进步。有了可实现的目标,至少可以带着团队继续往前走。
开工后,怎么干?
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注意力在这,这两天,发现挺多公众号都提到了新年开工状态恢复的问题。看来,有假期综合征的人真不在少数。
刘润老师的这篇《如何告别“春节综合症”,冲到办公室快乐地工作?》里,列了这么几个步骤:
首先,换一份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
只要不饿死,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存状态,就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毫不犹豫。
但,现实很打脸,假如没得选择,生活太苦,那就苦中作乐。直到有重新选择的权利。
现在,先想清楚2019要做哪三件事,想清楚了,你就能每天跳着起床,迫不及待冲到办公室了!
我对自己说,既然逃不开,就要乐观积极地去干!
001 理性乐观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处事态度,从善利他的发心。珍惜当下,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世界的感恩。
心态乐观的同时,要保有客观中立,理性分析的能力,这有助于我还原事务本质,找到解决问题关键。
002 专注
现在回头看2018,尽管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贪多”,但还是明显过载了。
到18年底的时候,我有很明显迫切的渴望,我需要专注一点,唯有专注可以解惑了。
以工作为例,我发现我唯一真正需要关注的只有“客户”,这是唯一要务。
所以,今年我会调整工作方法,回归销售现场,花更多时间在售场一线呆着,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003 马上就干
18年,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理清楚自己的人生梦想,上不少课,听很多大咖老师讲,什么方法论都知道点儿,但怎么说呢,道理都知道,但似乎依然距离梦想遥远。
根本原因就在于,道理我都知道,但我没去干啊!没去干与自己的梦想有关的事。所以,梦想依然是梦想,我依然是我。
今年,没有别的目标,就是瞄准梦想开始干,马上干,立刻干。明天就开始干!先干它个一个星期再说!要是连一个星期都干不下来,就该重新审视自己,我这个人绝对是有问题了!
其实,春节,就是一个节日,一个仪式感。我们的生活,需要这种仪式感来标注,强化那些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时刻;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也不应被它所牵绊。
春节复盘到此结束,希望每一位伙伴都能从复盘中获取力量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