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一个新的成语:蝉不知雪。
蝉不知雪的意思是,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出自汉·桓宽《盐铁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这个成语有一个典故,在西汉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名叫桓宽,字号次公,来自汉代汝南郡(现今河南上蔡西南部)。他在宣帝时期被选拔为郎官,最终升至庐江太守丞的职位。桓宽学识渊博,尤其擅长文学创作。
在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朝廷召集了六十多位贤良文学之士至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官员们共同探讨民生问题,这次会议被后世称为盐铁会议。会议中,双方就盐铁专营、酒5专卖、平准均输、统一铸币等政策展开了激烈辩论,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国家政策辩论会。
桓宽根据会议记录,精心整理和润色,撰写了《盐铁论》一书,共计十卷,分为六十篇。在《盐铁论·相刺》一篇中,桓宽有这样的论述:“有的人拿着圆规却否定曲尺,拿着水平仪却否定墨线,这只是片面之词,只了解一个道理而不懂得全面权衡。因为自己未曾目睹,便不相信他人,这正如蝉对雪的无知。固执地依据古文来应对现实,就如同辰星与参星永远无法相遇,或是固定瑟柱去调整琴弦,结果必然是难以协调。”
这段话后来被提炼成两个成语:“一孔之见”和“蝉不知雪”。其中,“一孔之见”指的是从一个小洞中看到的有限视野,比喻狭隘和片面的见解;“蝉不知雪”则形容人的见识浅薄,如同夏天的蝉无法知晓冬天的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