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黄金的光芒遮蔽了人们的睿智,人类之所以被这种至高无上的财富所侵蚀,根子上是对终极确定性的向往和对风险永久规避的奢望。
一、 永恒的金属
·黄金,通往金钱、权力之巅的捷径。
·金融创新形式和贵金属的比例如何适当,自古就是没有解决的难题。
·动荡的环境,储蓄动机低,消费冲动却难以遏制。14世纪,欧洲最动荡的时期,而酒类和奢侈品的上涨惊人。
·驱使征服者到新大陆的,就是“宗教化的黄金渴望”。
二、 胜利之路
·滚滚黄金,刺激了西班牙人的消费技巧,同时也窒息了西班牙人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黄金价值高且体积小,从一个价格低的地方转运到另一价格高的地方非常容易,因此其价格比其他商品的价格更加稳定。
·市场经常走在官方决定的前面。政策制定者的预测正确的概率也不高,即便他是牛顿这样的天才也枉然。
·市场知道如何最佳运作。政策的制定必须仰赖市场信号。
·社会对黄金储备的需求,要远远多于个人为防不测而贮藏的黄金数量。
·战后的和平通常会使经济处于低迷,出现通货紧缩的压力。因为战争期间物价上涨幅度已经远远超预期。
三、 光环褪色
·大萧条时期,美欧提高税率、减少政府支出、实行高利率,三箭齐发,把经济推向了不可挽救的深渊。进而导致希特勒的振臂一呼,二战爆发的种子1929年已经种下。
·罗斯福暂时放弃金本位(1934年),让美元兑黄金幅度贬值。1933-1937年迎来了经济强劲复苏,道指从40点上涨到200点。
·大国一个简单的决策可能会导致空前的经济困顿。
·1980年1月,黄金触及历史高点——850美元(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才开始突破这个位置)
·掌握黄金的人,实际是为黄金所掌握。
后记:肖伯纳:“要么相信黄金,要么相信政府的诚实和睿智。当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应该相信前者。”人生如梦幻泡影,或许那些用黄金交换食盐的非洲土著更显明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