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为明白&改变

以为明白&改变

作者: 齐天大圣孙猴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2-23 09:38 被阅读0次

    【1】

    这是一个群友前几天发的一张图片。

    可见道理与感悟也是不一样的。

    很多道理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从书上看到的,却并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后的生活感悟。

    甚至感悟和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还有负向与正向之分。

    同一件事情,产生的可能是负向的感悟,于是给自己、给生活贴上的可能就是一系列负面的标签。

    或者说,同一件事情,产生感悟的阶段也不同,恰似我们说“我算是看明白了”,其实这个时候得出的只是一个结论,且大多时候都是负面的。

    我们以为得出的结论就是人生道理,就是痛苦的根源。然后沉浸在痛苦里,不愿意往前再迈一步,进入下一个阶段。

    于是我明白,为什么李茜老师只在短短时间就积累了那么多粉丝,因为她不仅揭露痛苦的根源,还会给出应对的策略。或者说该如何改变自己。

    心理学到底有没有用?

    不得不承认,它解决不了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甚至万能的金钱也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可是,它一定有用。

    不然为什么会有心理学这个专业?为什么会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它必然是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而产生的。

    再看直播的过程以及群里的反馈,很多人都写生活,写变化。可见,它有用。

    既然有用,那就是如何用的问题了。


    【2】

    一边走步一边听课的时候,偶尔沉浸偶尔跳脱。沉浸的时候会觉得老师讲的真好,就会思考很多,就会在心里记下某句话,当然,有的很快就忘掉了;跳脱的时候,不会一直应付着听,基本上感觉自己状态不好就退出来听听别的,比如书法。

    然后觉得,真正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可能我们直观接受到的就是道理,就是前人的研究结论。而应对策略很多时候则需要自己去做进一步思考。

    比如老师讲到“完美主义者是自卑的”这个问题,其实它只是一个结论。

    这个结论只会让我们对号入座思考自己是不是完美主义者,是不是有自卑倾向,大概极少人会认真再往下多想一步——遇到这样的人或者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自卑倾向。

    可能很多时候,把学习心理学定义为了解自己、判断别人、看透生活的手段。或者说,心理学知识变成了给自己、给生活、给社会贴标签的工具,而非应对生活、改变自己的工具。

    这个角度,让我想起去年在韩冰老师的直播间听到的一个小女孩的现场连线。

    她是一个初中生,妈妈是一个心理医生,可是她每天生活在妈妈的重压之下,痛不欲生,不得已才打电话向韩老师求助。我清楚地记得孩子刚刚拨通的时候,一直在哭,很难过很难过的那种。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妈妈是学心理的,却和孩子处的这样糟糕。现在想来,大概她就是停留在看透的阶段——于是常常给孩子贴标签(负面),常常悲观,常常暴躁。

    若再往下一步,多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自己更好地影响孩子,陪伴孩子阳光健康成长,大概结局就会不一样。

    一面天天贴负面标签,一面试图硬生生(暴力)改变孩子,这样就很难。

    以上是课后的一些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为明白&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zg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