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静姐聊天,收获很大,除了对现在生活有了一些思路能清晰梳理下,对未来生活也有了一个判断和想法。
首先,目标坚定。
她和其他同事聊天,算着果果今年10岁,再过两年就要上初中了,初中对孩子后续成才很重要,她就开始买老破小学区房,为了上好的初中。
同时因为原来科室比较忙,所以和领导沟通为了孩子学习,换到轻松科室。
还有果果5岁时候报名去学英孚英语,外教老师蹲着和孩子沟通,让她坚定一年1w+学费也要花。别人问她有用没,后面她看到果果小学期间很自信,英语老师总是表扬,还是有效果的。
买房、换岗位,都是为了孩子初中三年关键时刻。学英语的长期投资,无论外界声音怎样,都坚持下去,目标坚定。
其次,要多和不同人交流,眼界放长远。
她是医务人员,所在圈子也是医院同事,她对不同声音也格外关注,比如同事说的买学区房等信息,还有同事讲家人去上海发展,没钱买房,老父亲就拿出钱给儿子在上海买房凑首付。他说,拼了两代人才能在一线城市扎稳脚跟,后面下一代、下两代,大概率也会受惠。老家是很容易回来,但是一线城市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这么好机会不好好把握。
想了想,还真是。我和hc在深圳打拼9年,从原来刚毕业的几千块钱薪资,到现在俩人月薪加起来翻了5倍,hc去年刚换的大公司,好不容易能存点钱,如果这时候就回家,其实风险很大。
根据这两个刺激,想想自己长远发展:
1、但是换个思路想想,就是往后5年、10年想一想自己的发展,有可能会不同。
(1)住房:如果坚持在深圳,明年咬咬牙买一套。静姐的提醒至关重要,原来觉得花那么多钱怎么就买上老破小。但是长远看看,老破小虽然住的体验没那么好,但是孩子小学、初中上的好,离得近,缩短上班通勤时间,更多时间留给孩子,陪伴她一起学习、看书,比住在郊区大新房好太多,节省了不可逆的时间。
2023年首套如果600w,则首付30%180w,其他费用200w;贷款420w,月供2.1w;按照现在收入,咬咬牙会挤出来。年轻时辛苦辛苦,但是长远发展来看,还是有所收获。如果在七八年后如果手头有富余,也就是2030年左右,还能买个小房子给孩子,不至于她长大还要凑首付。
(2)教育:在深圳随处可见的图书馆,大大小小的供大人和小孩畅游知识海洋,想起之前我和hc转行泡在免费图书馆里面,实现职业转机,以后也可带着孩子泡在图书馆,找寻感兴趣的人文、科学书籍,领略创作者的知识结晶。幼儿园、小学、初中,通过自身经历,就是要陪着孩子打开好奇心,树立对生活热爱,能自己探索一些知识,就最好了。深圳还是创新城市,现在在做儿童友好型城市,在深圳湾公园就看到了利于小朋友的树木鸟类解释图标,想着孩子以后能发展更丰富吧。
(3)医疗及退休:婆婆和邻居聊天,发现深圳的退休金是老家的两倍,比如相同岗位下,老家是2k,深圳大约就是4K。即使按照同事悲观论说以后年轻人少,我们退休后没有退休工资可拿,但最起码深圳属于年轻比例多的地方,即使其他地方没退休金(因为老人的退休金都是年轻人交的税和退休金组成),深圳拿到退休金的概率还大点。另外现在社保交的也不少,后面看病估计费用会低些。
2、为啥想回家,主要是父母、家人、亲戚都在老家。其实也有解决方案,每年多回去几次,比如每年回去5次(过年、五一、暑假、十一、元旦)+临时回去,费用其实也只是5千块钱左右,但是承载的是对父母家人的爱;
长期规划:陪伴父母,担心父母生病旁边没人。
那么考虑父母1964年,今年58岁,按照身体状况,68岁可能需要陪伴,也就是10年后;2032年,此时我43岁,事业打拼有一定积累,可以随时飞回家看他们、照顾他们;
结合自身,是否有其他提升自己的途径?
想过做其他跨行业兼职?但对于目前工作好似没什么提升。现在已经是33岁,要做更专业的事儿。目前做的是TO B的产品经理,主要是了解用户/客户需求,出方案,又当项目经理督促开发准时上线。
做的工作流程6年前转行时就是这样了,只是工作内容,负责的产品从原来小的功能到现在一个大的体系项目。
其实对自己来说,还是要在本专业上下苦功夫,数据分析、开发代码、人工智能原理、深度学习应用等,这些名词其实并不只是名词,应该是自己积极尝试、学习的方向。
看到朋友圈好多人读MBA,或是在职研究生,自己是否也有喜欢的专业进行尝试?其实不只是想,重要的是做。
和hc相比,自己好像属于三分钟热度,并不能持久的研究,需要改正。
这两年薪资稳定,没有涨薪,是否也和自己懒惰有关?哎呀,不能让孩子看到我这个懒惰的妈妈,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如果你想让她变得爱看书,自己要先喜欢看,如果你想让她爱思考,自己也要爱思考。嗯,这点要多去学习,马大之前的SAP文章不错,当时做的过程中写下来,后面忘记也没事儿,能巩固。我做的产品能否像SAP(德系信息化产品)能把好的管理思维留下来?
还是多看专业书,多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