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如今,随着物联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信息都能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为了方便实验室管理,历史信息的查找,功能的拓展;本人构想了一个方案:名称叫实验室日常信息采集系统。可采集如下日常信息:座位是否有人,开门关门时间,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信息,门窗是否关好,值周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多平台浏览,可在网页上进行显示,可在APP上进行显示;提供历史记录查询功能。
对实验室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如下信息:
1. 几个角落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监控。
2. 实验室座位是否有人进行监控
3.门窗是否关好等信息
4. 门窗未关好提醒
5. 历史记录查询
查询显示方式如下
通过电脑显示屏进行查询
通过网页进行查询
通过APP查询(待确定)
6. 统计且可以查询每个位置坐的时间。
2· 需要面对的问题
-
各个传感器的信息采集
-
AP-STA组网,拓扑组网,时间同步
-
数据存储,
-
数据人性化显示
-
数据查询
-
通过模块化的思想去实现,方便以后的更改
3· 架构分层
顶层:
数据显示
命令发送
中间层
顶层数据接收
底层数据接收
存储从顶层发来的数据
存储从底层发来的数据
向顶层发送数据
向底层发送数据
(时间同步处理)
底层:
接收中间层命令
向中间层发送数据
数据融合处理
数据采集
供电
4· 大致框架细节:
顶层:
Web:
(APP待决定)
中间层:
服务器:
环境JAVA
系统Centos7+
采用Tomca
(尝试将服务器和数据库在物理上进行隔离,达到模块化)
数据库:
采用Mysql
环境:Cenos7+
(可以尝试进行多台数据库主机)
与底层的通信:
Socket通信
硬件:路由器
(如果数据库只有一个主机,可将socket程序直接搭载在上面;否则就采用一个主机进行数据分配处理)
底层:
工具:kail
硬件环境:stm32
软件库:CQUTiot lib
软件大致框架:
与路由器进行通信是分为一层
数据处理单独一层
传感器驱动作为一层
硬件系统作为一层,包括供电,电路等;
5· 传感器安装方案:
针对窗户:我们可以在窗户的里面和外面各放置一件传感器,里面放激光源,外面放光敏传感器。
针对门,可以安装磁力传感器和磁铁和一个红外传感器,当门被关上和打开的时候可以检测到磁场强度的变化。人体红外主要是拿来避免有人刻意试探系统导致脏数据写入数据库。
针对座位,在座位内侧安装一个人体红外传感器,监测是否有人坐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