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国(或)字的左边是上下两条河流中间夹着一块田地,右边的戈是守卫着土地河流的武器。
小篆中的国(國)字是在甲骨文的外面加了一个框框,意寓国家有了边境线。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的金文,就是镌刻于青铜鼎上的词句中。三千年以来,虽然历代封建王朝从没有命名己朝己代叫中国,但中国一词所指的中原大国概念却是任朝代变更始终固定。三千年来,中国一词并不严格拘囿于版图变迁的限制,更多意义上是指中原文化的主流范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变化日新月异。我上小学的时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一位中年女老师非常勇敢而前卫地在课堂上对着我们说:“中国太穷了。好多想做的事都做不了,就是因为我们太穷了。”彼时,她的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
香港回归的那年,我在法兰克福,每当与陌生的当地人见面聊天时,大都以为我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当我说出我是中国人的时候,对方就会用陌生和极度诧异的眼光扫视我一通。难怪啊,你知道吗?当时法兰克福街头悬挂有巨幅的香港回归的宣传画,上面的中国男人瘦瘦小小拉着洋车愁眉苦脸穿着黑马褂戴着黑瓜皮帽并且脑后竟还留着长长的小麻花辫儿。那就是大多欧洲人眼里中国人的样子。
十多年前的初春,我再次去到罗马,住在一家私人酒店里。老板娘看着就是阅人无数的当地老油条。房间在三楼,阳台上铺满鲜花,我站在阳台上畅享午后阳光。老板娘站在庭院里,仰着头大声和我聊天。她说:“我真不相信你是中国人。我以前见过中国人,他们都是耷拉着眉毛一脸愁容。我看到你的笑容,很自信很热情,我喜欢中国人的笑容。”她边说,边用手指在唇边画一个大大的向上翘起的圆弧。
七年前的冬天,我再次回到德国,很多场合感觉和国内无异,各处的中文标识,银联,甚至说中文的服务人员。很多商场里搞促销的老外会主动拉着中国人,操着一两句怪腔怪调的中国话拉近乎。还有一些老外会在餐厅、车站、酒吧、博物馆、街头主动搭讪,诉说几句曾经和中国有缘的经历。
在国外,身为中国人,你会深切地感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就不会有幸福尊严的生活。
如今,很多老外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人,我们是不是还要让他们见识到我们的文化精深和民族内髓呢?我们在人文态度上绝对不是孤立高耸的。我们中国更不只是人多院子大土豪咖一堆儿吧。
三毛曾有文章《祝福中国》,一捧宣纸、一枚印章、一个大红盘花扣,就是中国。一个独行的女子竟有这样的情怀和见地:
“有心的人,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就算彼此的鼓励。您懂,我也懂了。也祝福中国,祝福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