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最热的热点莫过于PGone的事件,其中,网友对于他的指责之一,就是他的歌词中充满了一些侮辱女性甚至物化女性的话语。
一直以来,女性的独立都是无数的先辈一步步争取来的,恰如人类争取自由平等一样,这其中,有着太多的血泪。然而,PGone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却在歌词中宣传大量物化女性的歌词,这样的行为本身也许是出于无意或者艺术的形式需要,但却完全没有考虑到音乐内容之于社会的影响。
一些歌词,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前不久同样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女德班事件。原来在今天,仍然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是女性自己都在贬低自己,开历史的倒车。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如此倡导女孩子独立的时代里,仍然有那么多的人在物化贬低女孩子。翻开网络,随处可见,很多文章告诉女孩子要独立。但是独立的意义是什么,有的文章没有答案,有的文章模棱两可,还有的文章认为女孩子只有独立了才能收获真正的爱情,才能得到男孩子的尊重和喜欢。
粗看上去,很鸡汤,很励志,然而现实往往是,那些越独立的女孩子反而越找不到男朋友了,反而无法收获爱情,就如《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一样。这样的逻辑悖论让人不禁对女孩子的独立产生了疑问,得出独立与幸福不可兼得这一结论。所以,一些人便认可,女孩子为了幸福,不得不舍弃独立。
然而,真正的独立是什么?我想,真正的独立是悦己,而不是悦人。古人常说: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思想一直留到今天,只不过,我们不再说女孩子的美貌,而变成了女孩子的品质,恰如独立。女孩子独立的目的是为了取悦男孩子,得到男孩子的尊重和喜欢,这又何异于为悦己者容。
前段时间有个电影叫《摔跤吧,爸爸》,这个电影名字翻译的也真是雷人,感觉像什么无厘头的搞笑电影,但看过后才发现原来还是很深刻的,探讨的也是女孩子的成长问题。片中的两个女孩子在父亲的指导下成为摔跤世界冠军,似乎摆脱了印度女孩子服从安排的命运,活出了她们自己。然而,在一深究,她们的成功却是父亲的培养,却是父亲自己理想的实现。
西方有个女性哲学家,叫波伏娃,是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她的代表作《第二性》探讨了很多深刻的女性问题,其中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女性总是被按照男性的视角所塑造。由此观之,那个实现了摔跤冠军梦的女孩子仍旧是作为男权代表之一父权的塑造结果。
这似乎更加证实了女孩子,想要做到真正独立的艰难与不可能。然而,我想,真正的独立,有时候,也许是我们把它想复杂了,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告诉你要独立,告诉你独立就是像男孩子一样做他们该做的事。然而,我想真正的独立应该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兴趣,并为之努力。
人与人永远是不相同的,所以独立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就好比,总有那些不独立的男孩子自己不想努力也就罢了,还害怕自己的女朋友超越自己,从而让自己的女朋友放弃更好的学业、更高的职位。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女朋友更厉害更优秀后,会离开自己,这正是因为他们本身不独立不自信啊。
所以,女孩子啊。一段爱情中,当你独立自信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到幸福,我想一定是因为那个男孩子他也有着独立自信的品质,他不仅不会不自信、患得患失,而且还愿意帮助你成长,而你也愿意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帮助。
所以啊,独立,恰如坚强,不是无所依赖,也不是为独立而独立。而是心之所向,无往不惧,只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