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航天日」,温习中国航天事业的峥嵘创业史

「中国航天日」,温习中国航天事业的峥嵘创业史

作者: 情绪离心机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23:59 被阅读0次

    今天是「中国航天日」(Space Day of China)。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航空发展史、传承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意识觉醒到依赖国外,再到自主创新,中国航天事业磕磕绊绊走过了近70个年头。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崛起历程的缩影,让我们回到最初的时刻,重温中国航天事业的峥嵘岁月。

    01 起步

    1955年,被美国禁足5年的钱学森回到祖国,立刻被国务院召见,与周恩来总理促膝长谈,自此打开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大门。1958年5月,毛主席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坚定了全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决心。经过两年的筹划和组织中科院“581”领导小组成立,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卫一清为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人造卫星和探空火箭研制任务。在苏联专家的技术、设备援助下,航天事业似乎就要起飞,但好景不长,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借口当时苏联与美、英等国正在日内瓦进行关于禁止试验核武器的谈判,提出要中断若干对华援建项目。次年苏联撤走全部在化的苏联专家,同事停止向我国发送建设急需的设备、关键部件。

    钱学森

    中国人自此明白了:打铁还需自身硬!

    1960年代,在周总理“一要、二学、三买、四钻”的方针指导下,中国人铆足了劲开始自主研制火箭技术。随着固体发动机无控制飞行试验成功,火箭工程终于迎来突破。63~66年期间,我国先后发射了多枚气象、生物火箭,实现了从0到1。可随之到来的“文革”又让快速前进的步伐陷入泥泞。1967年1月22日,群众组织夺了七机部的权。生气的周总理严肃地指出:“国务院各部委的权是中央的,不能夺,夺了的要交回。”这才让科研工作得以继续。就是在如此艰难的岁月里,1968年中国航天人还是将三级探空火箭送上了天空,飞行高度达到311千米,为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条件。

    70年代我国的航空事业渐入佳境。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基地首次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东方红一号

    后来,小平同志对此如此说道:“如果六十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首次获得成功,卫星于29日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卫星上取得了成功,下一步就是空间技术领域,毕竟这个领域,我们还是一片空白。

    02 自强

    到了80年代,文革余毒渐行渐远,改革开放势不可挡。在全国斗志昂扬迎接新时代的浪潮下,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高速发展。除了多项新的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首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跻身世界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的国家、掌握卫星遥感技术、发射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中国航天人还走出了国门。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外用户发射卫星业务,与英、法、意等国家签署了”空间科学技术“的合作协议,与巴西签订、意大利等国外航天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还拿下了联邦德国、美国的服务订单。

    1988年11月15日,苏联卫星专家参观了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曾记否,28年前的苏联是如何的”傲娇“,但再见面,我们已不是曾经那个小弟,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会把你看低。

    90年代,中国航天事业迅速起飞,具备了发射大型卫星的能力,运载火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首座静止气象卫星指令与数据接收站建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建设这种大型地面站的国家。此外,火箭业务也步入国际市场,拿到订单。

    而所有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直向好。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点火起飞约2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约22秒时,火箭头部着地,随即在发射台附近发生剧烈爆炸。这次事故致使发射中心通信、气象保障系统部分设施受损,6人在事故中死亡,57人受伤。8月1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中星七号通信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2.15”“8.18”连续失利,使长征运载火箭在国际航天界的良好信誉受到影响,5个卫星发射服务合同被迫终止或撤销,正在洽谈和争取的项目也相继夭折,中国航天对外商业发射服务受到巨大冲击。

    但挫折不能打击前进的热情,事业还要继续。

    1997年5月12日,中国新一代广播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卫星于5月20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经过一年多的在轨测试和试运行,卫星于1998年8月12日正式交付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使用。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的通信卫星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它不仅满足了国内各种通信业务的需要,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进程,而且卫星上所采用的各项先进技术也为研制下一代通信卫星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利用这个平台,我国先后研制发射了中星22号、鑫诺三号、嫦娥一号、北斗导航卫星等卫星。

    6月10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我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获得成功。6月17日,风云二号成功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欧洲空间局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达到了90年代同类卫星先进水平。

    8月20日,中国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美国制造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这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飞失败后的成功发射,并重返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之后,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又成功发射了香港亚太二号R、中卫一号、鑫诺一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提高到了5.1吨,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跃居世界第四位。

    1999年5月10日,首次亮相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颗风云一号卫星并搭载发射我国第一颗采用公用平台技术研制的实践五号小卫星,开辟了中国业务气象卫星的新时代。

    就在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放异彩、如日中天之际,反华势力逆流而来。1999年,以美国共和党领袖考克斯为首的反华势力炮制的《考克斯报告》出台。此后美国政府对中国航天采取了遏制政策,中美航天的交流与合作至此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美国在卫星出口许可证问题上的干扰和阻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外星的所有项目被迫中止。

    但此时的中国航天事业宛如脱缰之马,任何障碍都不能将其拦阻。1999年10月14日,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和一颗巴西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资源一号卫星是我国主导研制的第一颗高速传输型对地遥感卫星,它的发射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同时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航天高科技领域技术合作的先例,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11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预定目标,使中国航天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03 翱翔

    随着中星22号通信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千禧年正式拉开序幕。

    2000年10月3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1月5日,卫星成功定点。中国开始建立第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12月21日,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升空,12月26日成功定点。这颗卫星与第一颗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02年海洋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经过三年的调试、测试和试运营,2003年12月15日,我国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运行,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自行研制发射导航卫星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一时间,世界各国纷纷来贺,一派门庭若市之景。这一壮举标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最牛自拍

    2005年10月12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遨游五天,进入轨道舱实施了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实验等。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内蒙古。神舟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活动,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的实施开了好局。

    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11月26日,第一幅月面图片公开亮相。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跨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乘载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首次成功完成了太空行走任务,迈出了中国人在太空活动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0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经过三次制动,顺利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千米的环月工作轨道,按计划开展了各项科学试验与在轨测试。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奔向日地拉格朗日点L2.8月25日,成功飞抵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深空,并环绕日地拉格朗日L2点稳定运行,中国成为继美国、欧洲空间局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在这一特殊空间上进行科学探测的国家和组织。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在距地球702万千米处与编号为“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实现我国首次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的近距离光学成像,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实现小行星探测的国家。2014年3月27日,嫦娥二号卫星距地球飞行距离突破8000万千米,再次刷新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高度。

    2011年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成功升空。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实现“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的任务目标,圆满完成首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已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托举着乘坐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升空。18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运行,航天员景海鹏成功开启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中国航天员首次访问在轨飞行器获得圆满成功。19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的第一次轨道维持。24日,在航天员刘旺的精准操控下,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再次对接,中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顺利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送入太空。13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20日上午,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3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手控分离和交会对接。26日,神舟十号返回舱携三名航天员在主着陆场预定落区安全着陆。这是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

    王亚平

    2015年7月25日,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8月9日,2颗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实现星间链路建立,成功验证了全球导航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核心技术。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这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近70年的中国航天发展史,可以说是坎坷不平、跌宕起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国家几代领导人的重视下,航天事业总是能找到发展契机,从研制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开展载人航天,进行月球探测,建立了一座又一座的里程丰碑,取得累累硕果。航天事业的起飞对国家的发展壮大和取得国际竞争力功不可没。享受果实的我们不能忘了那些老一辈的科学家,没有它们的付出就没有如今的伟大成就。

    4月24日,让我们重温历史,铭记功臣,把这一路的艰辛创业史刻在心里,并期待未来再创辉煌。


    参考资料:《中国航天事业的60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航天日」,温习中国航天事业的峥嵘创业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tu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