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

作者: 水雨而 | 来源:发表于2022-08-03 22:22 被阅读0次

    七月七日相传是牛郎织女双星相会的日子,有称“双星节”“情人节”。在民间,又叫“巧节”“乞巧节”,活动多在夜晚,又称“七夕”,活动参加者多为少女少妇,又谓“少女节”。牛郎织女的传说不过是对农耕时代男耕女织及其理想婚姻生活要求的一种神幻式的反映,从另一角度讲,七夕乞巧之俗也不过是妇女群众在农耕生产与农耕生活中各种技能的一次集中展示。

    卜巧就是用占卜的方法问问自己将来是巧是拙。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带,每当“七夕”来临,姑娘们便高兴地组织起来,七个人为一班,为“七夕”乞巧做准备。在物质上,她们每个人拿着一定数量面和钱,以供七夕乞巧时候能用上,有的是办一个小的聚会,编草帽、捡麦穗,积攒一些零花钱。七夕那天,姑娘们还会在果园要一些瓜果。

    七夕那天早饭后,姑娘们就高高兴兴地集合在一起,提着篮子,到果园、菜地去摘一些瓜果。下午,她们又忙着包饺子,准备晚上的饭。一般每个人吃一碗饺子,这一碗饺子里,其中有一个饺子里包一根缝衣服的针。傍晚,她们把七碗饺子放在一起,把瓜果放在院子里,在置办些菜和酒,以供奉织女,然后点上香和箔,缕缕青烟升起。这是姑娘们就会祈祷,口中念念有词:“织女,今天七月七日,请给我们送巧吧。”说完跪下磕头。

    夜幕降临,房子里变得黑乎乎的,放饺子的房子里也不点灯,姑娘们依次取一碗饺子,吃饺子时小心翼翼,从饺子一头下嘴,咬住针尖一头的,就是得到织女的眼睛,以后必定是位巧姑娘;咬住针鼻一头的,没有吃到巧的,将来就是拙姑娘,于是大家会调笑一番。夜晚来临之时,七位姑娘们会在庭院或房顶观星,待夜深人静之时,她们提着一个罐子一起到井旁,围着井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一边转,一边祈祷乞巧之类话语,然后从井里打上来一小罐水,匆匆返回,返回路上不能遇见其他人,她们分成两组,提水的一组走在后面,不提水的一组走在前面探路,见到有人就会暗示后面提水的姑娘藏起来,待人过去才出来。

    中原地区“乞巧”活动各式各样,千姿百态,还有些地方是七位姑娘做七张糖烙饼、七碗饺子、七碗面条汤,饺子的馅是七样蔬菜组成的,还有在饺子里包上用面做成的剪子、尺子、针、线等,到晚上供奉在僻静的地方。焚上香,点上纸箔,七位姑娘子在一起跪在月下祈祷:“生活茶饭,多数七遍,七位姑娘给你送饭。”此话反复多次说,然后对着月亮穿针或引线。姑娘们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线,同时喊“一、二”便开始穿,看谁先把线穿入针鼻内,谁就是得到织女的教诲,将来必定是巧姑娘。

    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家家户户的长者们会教儿教孙辈辨认天上的天河之中的牛郎星、织女星,还会给他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每逢七月七,许多姑娘们趁夜色,喜欢三五成群地躲在葡萄架或瓜架下面,“偷听”牛郎织女“相会”之情,“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七月七日唱戏要唱《天仙配》,唱一唱牛郎织女爱情故事。

    七夕节,起源比较早,最早在诗经里就有记载《诗·小雅·大东》里有记载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东西相近的两颗星宿,彼此没有什么关系,到两汉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基本成形。在《岁时广记》《小说》《尔雅翼》《四时月令》《西京杂记》等典籍均有记载。发展到今天七夕节,已经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成为青年人宠爱的中国情人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夕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ve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