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鸡娃”是社会变迁的产物

“鸡娃”是社会变迁的产物

作者: 鱼草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5-26 09:00 被阅读0次

        一直以来给孩子报辅导班的行为备受争议,近来“鸡娃”更是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所谓“鸡娃”指的是,给孩子打鸡血, 父母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吸纳知识。家长们好像陷入了一场狂热的军备竞赛,然后更多的家长或主动加入或被动卷入。尽管有理智的声音,但时代的浪潮浩浩汤汤,鸡娃背后社会因素发人深思。

        “鸡娃”是焦虑的代际接力的结果。大人喊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将成人世界的焦虑转移给孩子。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消化系统,新陈代谢越来越快,步入社会中的大人们清楚的感受到只有努力的生活,才能把握命运的咽喉。所以他们想当然的把这种观念运用在教育孩子中。只是孩子们真的需要接受这些超前的知识吗?雏鹰搏击长空前还需丰满自身的羽翼,在孩子还没有准备是便帮助孩子抢跑,只会揠苗助长。而且,很多时候这些辅导班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心。

        “鸡娃”是人们面对知识爆炸无所适从的结果。在原始社会,知识的概念很具象,体量也不大。对当时的人来说,知识就是生存技能,掌握这些经验便能生存的更好。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范围不断拓展,人们不只要面临生存困境,还需要生活的更好。在如此众多的知识与技能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那部分能让一个个体过的更好。于是人们只有只能像海绵一样,尽可能多的去学习去接纳,以期望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能有所建功。

        “鸡娃”来源于“伦常”概念的消解。“鸡娃”一词并不甚好听,挂在家长的嘴边感觉会对孩子造成冒犯。我国自古以来便有“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传统。这些传统不止表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言语中。对长辈的尊称,对孩子的爱称,在互联网中逐渐淡去。在互联网中,谈话的对象并能确定,大人或小孩并不能确定,因而一些产生的热词并没有群体标签,在使用的时候可能就不那么合适。“鸡娃”作为一个网络热词,更多的是调侃,感受不到人文的关怀。

        威尔斯密斯曾表示,我觉得我能给孩子们最棒的礼物就是做自己的自由。 我的妻子和我一直在非常认真地发倔孩子究竟是怎样的人,并鼓励他们成为真实的自己。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做自己,TA就永远也不会感到幸福。 作为父母,如果我的孩子是橡树,我希望它能像橡树一样成长。我不会试图强迫它成为一棵苹果树。

        尽管“鸡娃”现象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但是对孩子来说,承受了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压力。孩子的教育应该遵循规律,完善教育体系的路还很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鸡娃”是社会变迁的产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xm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