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是如今,时代在发展变化迅速,人们也越发浮躁。
有太多的人卷进“快餐式爱情”,沉迷其中甚至丢失了自我。
曾以为这样的爱情,多数人只是图个新鲜,并不会有太持久的发展。
没料到的是人们在接受这个社会发展的新产物时,其背后也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感情的观念转变。
恍惚间想起闺蜜闲聊中,关心自己妹妹的感情状况时,妹妹的一句“你问的是哪个男盆友?”顿时让闺蜜语塞。
有想到过妹妹的感情经历会很多,只是没有想到短暂的时间内,更新速度会如此之快。
不过也可以理解,5G时代都已到来,“快速”一词会更为频繁的出现在生活中的各处。
但是对于父母长辈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催婚浪潮VS追求“快餐”,两者恐怕会是势均力敌。
在《珍爱网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中通过对单身男女的调查,剖析单身人群婚恋观念,一个新型数字诞生——“235”,即2个月可在一起,3个月可同居,5个月可结婚。
如此高速式的婚恋节奏,确实能够让恋爱速成、婚姻高效。
只是两个人真的可以有长期稳定的感情吗?
这样的人生“高效率”,让人联想起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和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的爱情故事。
两个人在一次文学派对上,一见倾心。相遇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举行了婚礼,诗人泰德创作的《粉红色的针织衫》,也成为这段幸福时光的见证。
1957年西尔维亚接受了母校史密斯学院的邀请回校执教,并偕泰德一起返回美国,这为悲剧的上演埋下了伏笔。
两人的感情变得如履薄冰,尽管他们努力重修旧好,可是感情的裂痕却已然难以修复。
在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不久,西尔维亚发现泰德移情别恋。
于是,两个月后两个人分道扬镳。
分开并不是最终的结局,1963年2月11日,西尔维亚用结束生命的方式为她和泰德之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放到今日,这段轰轰烈烈的感情或许能够作为“快餐式爱情”的一个反面案例。
毋庸置疑“快餐”是十分便利的,不过“快餐”吃多了会腻,不健康也毫无营养可言。
在百度百科中对于“快餐式爱情”的定义如下,短短一句话便已经戳破这种爱情的实质。
心理学中,爱情被分为四个阶段:共存、反依赖、独立和共生。
共存是刚开始的相互了解,你侬我侬;
反依赖是褪去新鲜感,彼此的缺点暴露出来,开始接受和调整;
独立是心有依恋,但更多的精力会放于学习、工作等事情上,不会再像最初那般依赖;
而共生,便是两个人经过卿卿我我、大吵大闹、互相嫌弃,却能依旧包容、理解,相濡以沫。
以上的四个阶段需要真挚的感情,也需要时间的磨练。
我们需要提防快节奏社会进程所产生的浮躁,而“快餐式爱情”,这种社会浮躁的衍生品也同样需要谨慎。
它让寻找稳定感情的人们受到波及,让追求新鲜感的人们不再记得责任一词。
或许此刻你我正鄙夷“快餐式爱情”,可是在这个普遍浮躁的社会中,爱情已经没能幸免。
你我,也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参与者。
最后,希望你我在常说的那句“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中,也不要忘记去对自己的感情负责。
人生很长,我们是可以肆意挥霍。不过,人生也很短,不要最后成为独自舔伤的哀叹者。
文|单身青年说
图|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