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忘的了高考?谁能忘得了衡水中学?
揭秘衡水中学学生为什么那么牛?有一所中学蝉联了11连冠,有一所中学在5年内有4个状元,有一所中学在5年内有301个清华北大……在本一率仅仅8.5%的河北省,她却创造了84%的奇迹。不错,这个中学叫衡水中学。
揭秘衡水中学学生为什么那么牛?有一所中学蝉联了11连冠,有一所中学在5年内有4个状元,有一所中学在5年内有301个清华北大……在本一率仅仅8.5%的河北省,她却创造了84%的奇迹。不错,这个中学叫衡水中学。
揭秘衡水中学学生为什么那么牛?是老师逼迫出来的吗?
很多人以为衡水中学的学生这么牛,是因为衡中严苛的制度,是因为衡中教师严格的管理。真的是这样吗?来看看一位衡中学生真实的自白吧!
在经济如此落后的地方,把教育做的如此,需要的是什么?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5:30起床,要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起床穿衣洗漱收拾床铺打扫卫生,被子叠成豆腐块,铺面不得有丝毫的褶皱;每天要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完成教室—食堂—教室的路程;每天谁个到达教室、谁后离开教室,老师都会有十分详细的记录。(额,这样的制度、这样的老师确实很严格)
诚然,我们承受的压力是难以形容的——每天作业涂卡读成绩;每天老师拿着成绩单画人名;每周周测总成绩排名;每次月考总成绩排名,单科成绩排名,进步退步幅度排名……我们不是坚强,我们是不得不坚强,每次的成绩,总会有不尽如人意,呐喊,彷徨,泪水,委屈,多种情感交织的感觉向来不是好受的。
没有谁知道,我们为此付出了多少?没有谁知道,我们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所失去的,我们所承受的……
其实,我们是习惯了……
习惯了早上在天黑黑的时候顾不得洗脸刷牙迅速冲出宿舍。
习惯了跑操的整齐划一,仿佛嘹亮的口号依然会在耳边响起。
习惯了每次进教室前扫一下自己贴在教室外面的目标、让心中充有更多的自信。
相关新闻
衡水中学神话:一所“高考工厂”的荣耀与隐忧
2016-06-07 搜狐网
又是一年高考时,舆论的持续关注令衡水中学再次成为焦点。
从“神话”、“工厂流水线”到“高考监狱”——高考成就了河北衡水中学,也让它饱受争议。
连年创下冠绝全省的高考成绩,被全国多所中学视作学习标杆,军事化般的封闭式管理,对学生和老师处处纳入奖惩的量化考核——有人爱它,也有人恨它。在区域教育资源长期不均衡的现状下,衡水中学以及那些与其模式相似的“超级学校”诞生,似乎不可避免。
对一些寒门学子而言,这是改变命运最公平的上升途径。但这一模式又显得如此脆弱。
高考前夕,衡水中学随处可见带有激励字样的花坛拼图
小城里的“超级中学”
高考第一日的语文考试刚刚结束,地处河北省偏远小县城里的衡水中学校园内静谧如常。
面临这场人生大考,学生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中午已过,社交媒体上衡中老校友们的祝福中,也透露出稳操胜券般的自豪:“我在XX大学等你们。”
一切又注定不同。
高考前夜,百度“衡水中学”贴吧多次有人发帖询问:“听说去年(2015年)衡中6号和7号晚上讲的题,跟高考一模一样?”而一个月前,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微媒体开始频现类似“求衡中高考模拟卷”的求助。淘宝上可以搜出上千个以“衡水中学”为搜索结果的宝贝,大部分是“状元笔记”、“错题笔记”等学习资料。
但一位衡中学生留言称唯一的秘诀是“做题、整理和调整,几百天如一日”。
另一方面的变化发生在细节之处。
每个教室的门轴都悄然滴上了润滑油,以避免发出异样的声响;校内的温泉洗浴中心开始对考生全面开放——要知道衡中为人所熟知的日常作息时间中,“洗澡一周规定洗一次,平时只能擦擦”。
高考的到来,让这所以铁一般纪律著称的学校多了一些变化。
与印着“高考必胜”、“步步高”等字样的早餐,以及摆出类似字样的3万盆新增的鲜花盆景相比,更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时间上的变化:早晨6时20分出早操,比平时晚了40分钟,晚上9时30分熄灯休息,比以往早了40分钟。
这两个打破军事管理般量化的变动,实际是为了更精细的量化:以分钟为单位微调作息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休息,成为近年来高考前夕的常态。
这种量化随处可见。
其官网首屏喜庆的大红色背景下写着:一五夺冠领跑河北十六载,各段高分人数超全省一半。随后弹出的2015年高考喜报里,极为详细地罗列出本校考生占省文理科前10、前20、前30一直到前1000名的人数——几乎每一项统计中都占据了近乎半数。
数年来,衡中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稳定保持在100人上下。2015年更是达到了119人,6人进入省理科前十,7人进入省文科前十。
那是一种孤独的领跑。
从“高考神话”、“高考工厂”到“高考监狱”,高考成就了河北衡水中学,也让它饱受质疑。校长张文茂曾对外界赋予的“超级中学”称号表达不满:“不能因为一个学校的高考成绩排名靠前,学校发展好了,就说我们是超级中学。”
在整个河北省,衡中有着追赶者难以企及的领先优势。
媒体报道中,学校实行的无死角管理,将学生从早晨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的作息时间精确到分钟;而为人熟知的“量化管理”把谈恋爱以及异性频繁交往、走神和吃零食都纳入精密的扣分范畴;课外读物是不被允许的,也鲜有其他的娱乐方式,甚至小卖铺里的商品也被限定在文具用品;繁重课业压力下,学生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的寒暑假作业是每天一套高考模拟题的量”。
一旦遭受处罚,轻则写检查、停几节课;重则回家反思,一旦落下课程就很难跟上。
“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对衡水中学高三的学生而言,接下来的两天将是他们数百上千次考试的最后一考,那意味着自身命运的改变和衡水中学17年来的荣誉。
这个夜晚,衡中学子中绝大多数人期待的目的地、270多公里外的北京,下起一场电闪雷鸣的大雨。
衡水中学的“跑操”期间,携带课本背英语单词一度成为学生间的常态
爱的誓言:高考第一就结婚
十年过去了,张雯依然记得当年在衡中跑操时,同学们震天的、宣泄般的口号声。
2003年她如愿以偿地考入衡水中学,成为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当时有种说法,进入衡中半只脚已经踏入大学校门。“但那毕竟只是半只脚。”一入学她便感受到了校方的严格管理。
“5点半起床,15分钟后到操场列队集合,整理队形,以班为小队跑个两三圈。学校会对每个班进行评分,进入到日常的量化考核中。”她介绍。
在她发给搜狐新闻的一份“衡水中学生活作息表”钟,以精确到分钟的方式,规定了一天的安排:6点开始半个小时的早读,随后以年级为单位分批次早饭——6点30分高三,6点34分高二,6点38分高一,午饭、晚饭亦是如此形式。
上午10点开始跑操,学生们快速跑出教学楼,3分钟内在操场完成集合,形成近百个班级方队。步伐是否整齐、口号是否震耳,都会由数十名考勤员记录打分,排名评比。这也被外界称作“阅兵式跑操”。
每堂课开始前都有两分钟的预备时间,排的满满当当的授课和自习之外,休息也被纳入考核——中午12点45之前必须强制进入宿舍楼午休。晚10点熄灯,10分钟后晚休,有专人查看并制止“躲在被窝里学习”的行为。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有人这样形容衡水中学的校园氛围,就连跑操、打饭和上厕所的空闲都会有学生带着书本背单词。
包括成绩、德行、卫生等均纳入量化考核。哪怕在食堂吃饭“都不能细嚼慢咽,必须坚固速度,否则面临扣分处罚”。晚休不睡,自习课喝水,课上与同学讲话、朝后门观望、照镜子等行为都被视作违纪违纪时间并扣分。
如果被子叠的不达标,累积一定次数后,学生会被要求抱着的被子去在大会上叠被子。还有学生因午睡睡不着玩手指,而被老师记录。
有家长曾以“衡中.看儿”为名的打油诗,形容经历一路堵车后,接孩子出学校到附近酒店相聚的细节:先在前台办登记,家长孩子多了去,进了房间先洗澡,搓下泥丸真不少……短暂团圆后,再次见面又是两周之后了。
因管理严格,有人戏称衡水中学为“河北省第二监狱”。
不仅学生,教师同样面临着考核。
从学生早读开始,任课老师就开始工作,而班主任还要陪学生跑早操。年轻教师往往要在学校待到晚自习结束,为学生解答问题。劳动节和国庆节甚至周末都鲜有休息时间。
为此,衡中一度进行“最美婆婆”评选,鼓励老人们支持儿媳工作。
不久前在衡水中学的教师活动中,一个带高三班主任的青年老师大声向恋人宣布:“如果今年高考我们学校取得突破,我们班的成绩还是第一,我们马上就结婚。”
他很快获得校长的鼓励: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梦想成真。
张雯记得高三那年,为备战高考,班主任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送回老家。一天晚自习,对方喝了点酒,用幻灯片给大家放孩子的照片,脸上满是初为人父的自豪。
她突然觉得,一向严肃的老师“其实挺可爱的”。
军事化管理和量化考核背后,实际是“将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极致”
不公平的起跑线
“衡水模式”一直不乏追逐、模仿者。
数据显示,2002年到到2012年的十年间,来衡水中学参观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如今进校参观每人须交600元会务费,且只能在预约后的开放日入校。
拥而至的观摩者带动了当地酒店和餐饮业的发展,几年前衡水中学承办大型的教育论坛或会议,不少与会者甚至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住宿——因为附近的酒店已经住满。
衡中经验也被带到全国各地。“跑操”、“第九节课”等形式被引入多所地方中学,效果却褒贬不一。知乎社会上曾有网友评价,引入这些衡中模式后,学校原有的几十个文体社团逐渐衰落,汇演和体育赛事也不再如以前那样丰富精彩。
“他们看到老师大量的发卷子,学生不断做题,拼命学习,就照搬过来。却不知到我们的老师把卷子里同类的题都剔除掉、避免重复这些细节。”很多教辅材料出版上市后,衡中的老师都会第一时间买来进行归类筛选,进而整理出拥有海量题型却不重复的“题库”。衡水中学工作人员也曾向媒体介绍,学校的精选试题库每年都会确保30%的更新率。
张雯认为,大部分模仿者学到的“只是皮毛”。最大的差距在于学生,“衡中学生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
作为省内一家独大的“超级中学”,衡中招揽省内大部分优秀生源的“掐尖”行为,也造成其他县市中学“尖子生”的流失。一些省内其他县市地区学校的举报者称,衡中的跨区招生影响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
实际上衡水中学崛起的过程中,也一度面临着“不均衡”问题。
1996年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由周边的十几个贫困县划在一起”,几乎没有可供发展的资源,经济总量长期处于全省底部。
有业内声音指出,相对于省会石家庄等大城市的高中拥有的教育资源,衡水中学最大的优势在于获得当地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学校发展扩张后带来的种种利益,又加剧了这种政策上的偏重,比如允许在全省扩大招生范围。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也曾表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的始作俑者,将其视作一种政绩。
而“衡水模式”的本质,是通过强化管理的方式,“将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极致”,以提高高考成绩,满足应试教育需要。衡中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重点中学相比,无论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出口,差异依然是巨大。
“如果高考制度不改,这个(衡水模式)永远改不掉。”张雯说,“毕竟,寒门子弟通过高考改变名命运,严格要求自己,这是最公平的竞争方式和上升方式。”
不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也正面临着种种冲击。
据南方周末2013年报道,熟知衡水中学招生的人士称,衡水中学已一座难求,“外地学生要进去必须有高官的“条子”,而这些关系会帮助学校免去不少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