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何老师说我自嗨,对我提出了批评!
老师文采太好,学生不一定学得到——与帆哥撕逼首部曲 - 简书
但我认为,我没错!
我想起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参加的培训师院的发布会。
看到我了吗?是的,我就是首页上那个白衣飘飘的英俊少年,我听得很认真的,是吧?也是因为认真的听,所以,听到四川师院联合校长王念山老师讲到讲师学习成长的三个阶段,我非常认同!32个赞!这可能何老师你正在和某个妹子聊微信而没注意到的部分,我再对王老师这一段精彩内容做个复盘,你可得好好看了,哈哈!
一.知识层面
王念书老师讲的是培训师对知识的理解,核心在于我们讲师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知识(理解)至少分两个层面。
1.我们要把知识搞懂,不要有歧义,不能开黄腔。
2.同时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把以前的经验做链接,同时也要进行区分,哪些是和以前熟悉的内容类似,哪些又有区别?
比如:王老师讲的知识(理解)层面,我就链接到了以前学习过的的“审问之,慎思之”,就是说在学的过程中多问自己,记得高中时有篇课文叫《怀疑与学问》,就是要教我们多反思,多质疑。另外,也要多向老司机请教,(所以,知识付费是正常的,欢迎报名加入培训师院,上面有链接)。
当然,我现在的学习方式还是和《中庸》的套路有一些区别,我会先“慎思之”,有自己思考还想不明白的地方,就先百度,尝试着自己找答案,尤其我们这代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然后再“审问之”,就是有针对性的向老师提问,或者向老师请教重点在于验证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来个“慎思之”,我和所请教的老师认知的差别是什么?除了请教的这个问题以外,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还有哪些也值得我学习!
这里推荐一本估计很少人看的书《朋友圈里的尖子生》,小马宋老师会告诉你“慎思之”有多么重要。
你可能会问,怎么没有博学之啊?现代人时间这么有限,所以大家可以不用再蜻蜓点水的博览群书,而适合集中火力打歼灭战!
那“明辨之”,“笃行之”又在哪里呢?这就是下一个层面了。
二.运用层面
王念山老师讲是对知识的运用,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会让我们获得一些新的理解。
我认为运用分成三个阶段来实现
1.明辨之 -运用前
知识要运用,你首先得知道辨别和区分适用于什么环境和条件之下,以及如何用,成功率才会最高,好比学了武功,不等于见谁都打,学了10招,不一定每一招都要用。
2.笃行之-及时运用
人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知识具备适用的环境和条件,就应该及时实践。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用邓爷爷的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这个原因,类似陈安之刘一淼这样的依靠口才为主的潜能激发培训师,现在却越来越少,现在很多的讲师,都是行业专家,是有企业背景的,培训是讲方法论,讲工作模型,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受欢迎,这都是需要实践经验的。
你也许会问,不是还有一类教练型的老师吗?教练也没有相关行业的经验,人家还是有课上啊!我想说的是:教练没有某个行业具体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能看懂底层规律,所以才有辅导某个个人或者企业成为相关行业翘楚的案例,这也是在实践啊!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看懂底层规律呢?
3.复盘之-运用后
我总结了复盘有三个步骤,这句话非原创,套用了《一代宗师》的台词,但把这句话用在复盘上,估计我算是第一个。
见自己
-找问题 让自己和团队通过回顾目标和和评估结果找到差距(包括正向差距)。
见天地
-找原因 仔细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包括侥幸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见众生
-找规律 找到万事万物的规律,形成方法论,现在还有结合互联网思维,懂得赋能,取势 ,联机,链接,跨界等,再形成下次的计划。
以上的流程,都还是讲师的输入部分,要输出,就进入王念山老师讲的第三个层面。
三 传授层面
我认为最好的传授方式,就是让学员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找到好老师,我认为好老师的价值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给口诀
能把复杂的事情变得和简单,能变成一个简单的方法论,尤其是一句琅琅上口的口诀,那就最好了!比如复盘,其实就是“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九个字,而学员理解了这九个字,学员就掌握了流程,理解以后再展开学员就有了标准,这其实就可以去练习完成一个非常具体的小目标了。
2.设练习
设计运用上面口诀的场景,注意难度,我喜欢设计成翻转课堂,让学员多练,可以增加学员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知度。
3.给反馈
学员练习以后,引导学员主动思考,让学员自己先反思和总结,让他们自己发现差异,尝试自己先找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让学员反思和对比你的反馈。最后再鼓励学员“重建”,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还可以再二次萃取,总结出自己的口诀。
你可能觉得:你这不是一开始把学生固化了吗?
我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应该先固化,再优化。练武功,也是先练拳谱,先对招式刻意练习,有了一定基础,才可能顿悟,能够去创新。
所以,我觉得好老师的价值就在于你能进行两次知识的萃取,一次是基于知识和经验的反思和总结,这是你输入的萃取,重点在于内容。另外一次是基于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这是你输出的萃取,重点在于形式。当然是内容好,形式也好的课程,学员的用户体验会更好啊!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管理目前还暂时优于我们的地方,他们有让人过目不忘的 “4P”“波特五力模型”“SMART”原则,而我们,却几乎没有这类的口诀。
所以,我觉得我不是自嗨,这是以学员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助于学员理解,有助于学员应用,有助于学员重构的,所以,我也准备继续这样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最后,还是得感谢何老师,是你的挑战,让我在和你讨论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思考,自己也在总结,自己也在成长,欢迎其他小伙伴继续找我撕,我享受这个撕(思)的过程,我们一起思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