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古诗文方法——写赏评式随笔,写起来,训练缜密的思维。
九年级进行一次联考,正在紧张批阅试卷中——
现在的试卷简直不是学生背诵背诵就能得上分数的简单事情。哪一题都是看似简单,实际上出题人会设置许多陷阱,更侧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察。学生复习语文的心理,语文不用复习,复习不复习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出来功力增长,短时间内提升分数,因此造成复习课堂动力不足,精神萎靡不振。通过学习新网师理想课堂理念,我认为必须让写作倒逼学生认真读书记诵,来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训练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我把写作格式方法解析清楚,让学生按照我要求的,抓住诗歌一点(内容、炼字、修辞、表现手法、主题形式等)进行写作,有标题,内容可参考新思路讲解赏析,综合实践。写作前,关键在于开动脑筋思考出一篇文章的逻辑思路然后再围绕一个中心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效果如何,坚持做一周看看效果,老师还得随时随地指导写作。
附加指导内容:
从设喻角度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的善于进谏,表现在以自己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除蔽,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
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 这个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这个铺垫写得比较详细。而且对各人的言行心理又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使“暮寝而思”悟出来的道理有很大的说服力,也就使得后面的讽谏有很大的说服力。
比喻说理能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必须设喻精妙,比喻切当。要做到这两点,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修养。
还可以从另外角度考虑写作,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写作特点:
1.结构层次分明
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是第三层。
2.采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
即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
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的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是史实。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但邹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并且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
3.语言和句式的变化莫测
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