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百零七、刘雁依(第七卷第五十七章 蓦然轻风雨 云破雁飞还)
小舟渡幼鸿,扶翼入云岸。
寒山乌云暖,执剑掌幽谭。
苍海青天外,鸣声阵阵来。
蓦然轻风雨,云破雁飞还。
三百零八、田坤(第七卷第五十七章 蓦然轻风雨 云破雁飞还)
举手撑天岳,足量九地宽。
含烟定四海,吐气动万山。
三百零九、惊龙(第七卷第七十五章 地炉甲子孕惊龙)
似龙似蛟,其大约三丈来长,嘴吻狭长,身如蛇躯,半羽半鳞,腹下生有四爪,背上则有一对劲健翅翼,能大能小,可隐可变,有携人潜风入浪、遁海行空之能。
三百一十、啸龙(第七卷第七十六章 地渊奇玄石 龙妖结血誓)
龟足蝎尾,半狮半龙,其头脸颈脖处俱是浓盛鬃毛,身躯一抖,好似飘起一团赤紫火焰,很是威猛。
可驱雷驭火,弄风使气,长于正面搏杀,吼声之下,能震慑鬼祟。
三百一十一、伯都大城(第七卷第八十八章 此可一战正声名)
纵环八千里,七峰绕荒廷。
三百一十二、通天都御宫城(第七卷第九十章 通天御都过险堑)
这里亭阁错落,有丽水秀岳、险湾流瀑,群峦峰屏之中隐现宫观楼台。大殿之中高处悬有一盏龙雀明阳大灯,地嵌金珠,柱挂悬璎,殿中有一潭碧池。
三百一十三、钧尘界修道人(第七卷第一百零三章 金锁玄柱越千年)
修行之人未曾修开得玄脉之前,一律称“刍郎”,一旦开脉,可授箓赐印,自此可称法师,能行走四方,布道传法。
而往上一步,便称“渡筑”,可起庙享祀,但亦有兴云布雨,观理水土,制节四方气候之责。
渡筑之上,名为“开常”,到这一步,已如凡俗之中诸侯国君,对辖下生灵有生杀予夺之权。
在那开常之后,则为“尚御”,最次一等,也可享百名开常供奉,此等人物,只要不是犯了那等反叛帝廷之罪,若无正谕下来,则无人可将其夺职斩命。
而到了“真君”之位,又不一样,由帝廷供奉诸般外药,平日坐卧仙山云海,吐纳天地清灵,无需理会外事。
而每一种道官之内,又有三等化别,各以服色修为定阶从。
三百一十四、玉梁教(第七卷第一百零四章 取夺一界炼天地)
其认为天地皆有法度,认为天下无不可规矩之人,无不得称量之物,教中规矩森严,凡俗中人,饮食着衣,步马行车,皆有规矩,如一顿饭食,必在半炷香内用完,多一息不可,少一息亦是不成,你出外一日,可言多少句,几问几答,何时可言,何时闭口,都有布告明示,甚至连那夫妻私密之事,亦在其管束之内,稍有逾矩,立遭重罚,全家受连坐之罪,天长日久,其治下之民皆是如牵线木偶,毫无人性可言。
三百一十五、牛蛟(第七卷第一百零六章 百洲之海难藏身)
身长万丈,足生四爪,头撑三角的灰鳞大蛟,其上半身壮硕无比,肢体粗大,而下半身却如龙似蟒,尾鳍颀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