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家长一定要看!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家长一定要看!

作者: 母婴加油站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15:37 被阅读0次

    1

    小康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男孩,父母形容他“小错不断,大错常犯”。对于这样的评论,小康在父母面前只有低头不说话的份儿。

    我邀请小康进入晤谈室,问他说:“你知道爸爸妈妈带你来这里干什么吗?”小康杵了很久,才挤出“不想说”三个字。

    我说:“很好,你一开始就做得很好。在这里,不想说的事情就不要勉强说,这是我们说话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小康大概没听过有人这样跟他说话,抬起头来愣愣地看着我。

    接下来我开始自我介绍。我选了一支咖啡色蜡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并画了一杯咖啡,说:“我不喜欢人家叫我老师,更喜欢人家叫我‘咖啡’,这是我的绰号,因为我喜欢喝咖啡……”

    我讲完之后,请孩子也介绍自己,并选择一支最能代表自己颜色的蜡笔,开始写他自己的名字。

    2

    当孩子愿意跟我对话之后,我邀请孩子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三个“兴趣”,而我则开始在三个兴趣里试着寻找新的故事。进入晤谈室二十分钟后,小康的眼神完全不同了,我看见他慢慢可以自在地跟我笑着对话,诉说自己在兴趣里的心得与经验,让人充分感受到小康生命中美好的一面。

    在孩子的兴趣和热情里,常常可以唤醒一个又一个新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和小康一开始的对话重点不在于对话的细节,而在于当下彼此的关系,一种彼此是否能在“互为主体”的状态下联结的关系。

    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地被问题所打扰,所以周遭的人会习惯用问题来定义孩子。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孩子想要表达“自己”声音的时候容易被忽略,因为人们消除“问题”的心情往往比听孩子想表达什么更为急切。

    而且,有问题的孩子一旦犯错,往往会被认定没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如此一来,孩子主体的声音就没有叙说的通道。

    3

    我和小康见面,一开始做的是先去珍惜孩子的声音,尊重与接纳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状态。当孩子能帮自己发言,就算是抗拒,就算是不想说,都是好故事的入口。

    当我们有发现的眼光,就会知道怎么面对“现在不想说话”的孩子,可以做出怎样的回应。我们不会再次忽略他们因为担心、焦虑、愤怒、陌生、疑虑……而采取拒绝说话的行动。事实上,这些行动早已是在表达了。

    我不止一次地体会到,当我尊重孩子现在不想说话或不想说某个话题的时候,孩子反而可以放松、放心地和我互动,如此在对话的关系里就更能发展出新故事。因此我会说,当孩子可以作为自己的主人来发声,就是新故事的好入口。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焦点,是我跟小康开始建立关系:不是从小康被罗列的一堆“问题”故事开始,而是从一条会让人内在跳动、热情滚滚的地方开始。

    叙事取向助人者的眼光往往会关注在“问题故事”以外的故事,我们称之为“支线故事”或“新故事”。对人们的兴趣与爱好感到好奇,是我最常用来建立关系以及看见新故事入口的通道。

    因为兴趣与爱好,往往是人们在生命里最享受且有成就感的时刻。从兴趣、爱好、享受里去寻找当事人的故事,往往可以展开当事人喜爱的自我认同。当我用叙事的方式来到这里,表达好奇,常常就打开了一连串新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家长一定要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ej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