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讨论过人死的时候,或者死后有没有意识的问题。有一位专业水下捞尸体的人说,对于水下淹死的人,他们一般都会说:别害怕,我们带你回家了。那尸体听了之后,就听话了。会“配合”捞尸人带他回家。余华老师的笔下,人死了以后,一定要入土为安,最好有个棺材。他对人死后的“尸体”也是像人一样,悲悯的。死后也有命运。《死去》这一章节里对孙光明的死的描述,深深地震撼了我。死亡前的孙光明是不小心走出了时间。他的死是脱离时间之后的固定,而生者则在时间的推移下继续前行。
孙光明死前最后一次从水里挣扎着露出头来时,睁大双眼直视耀眼的太阳,持续了好几秒钟,直到他被最终淹没。
活着的人是无法看清太阳的,只有临死之人的眼睛才能穿越光芒看清太阳。
吞没了孙光明的河流,丝毫没有改变,一如既往地平静。刚刚吞没了一个生命的河流却显得若无其事。我是在那个时候知道河流也是有生命的,它吞没了我的弟弟,是因为他需要别的生命来补充自己的生命。
我曾经也有过溺水的可怕感受,那一刻时间也是灰色的,意识是什么,外界的光芒如何,我觉得这段描写很震撼我,因为他有基于真实的超越体验。
关于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人都无法逃脱,犹如车轮,前有车后有辙。照见自己,我们思考,我们会怎么样。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他,但幸运的是,生命是就是持续的生死共舞,无常流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惊涛拍案或自己的心跳声,就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的在和死亡接触,他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突出我们放下一切的执着。
因此,在生活中的我们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相信万物都是恒长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而无法学习会让我们变得封闭而执着,执着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的执着,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命去执着的悲剧性和嘲讽性。
执着不仅不可能抓住什么,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最想要避免的痛苦,执着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执着的东西本质上无法执着。
藏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河流中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努力,沙还是挤不出油。
真正在心里接受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我们因为执着不可能执着的东西而惊艳到一切,痛苦在其最深层次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但只要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方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但我们反省的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下的见地,那时我们看待一切的事物方式就会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