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少次外婆家里(二)

多少次外婆家里(二)

作者: 林下花乱开 | 来源:发表于2022-03-03 23:40 被阅读0次

    说回外婆家门口的小路,沿着小路,蜿蜒而上,翻过一个小小的山坡,往北略拐一个弯, 便是起伏的丘陵地,种着满山的茶树。茶叶的淡淡清香,让我的记忆也跟着心旷神怡。

    春雨贵如油。

    初春三月,清明前后。采茶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开始背着背篓上山采茶。她们三五成群, 身着红、蓝、姹、紫各色衣裙,点缀其间,像是连绵起伏的绿毯上盛开的山花儿。

    采茶的背篓,往往是打猪草的大背篓。毕竟,采茶不是背娃娃,带有座位的小背篓是 不合时宜的。但是这并不影响茶娘们兴致来了就在蓝天白云绿茶间高歌一曲《小背篓》:

    小背篓圆溜溜/ 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多少次外婆家里哟/ 烧呀糍粑哟/ 多少次听唱山歌哟/ 在呀桥头哟/ 多少次睡在背篓里尿湿了妈妈的背/  多少次爬出背篓来/ 我光着脚丫走/ 哟啊啊/ 哟啊啊/ 童年的岁月/ 难忘妈妈的小背篓

    其实,说采茶用大背篓是不确切的。采茶,是精细的农活,并不能像打猪草那样采了 茶叶就随手扔进身后的大背篓,而是要先将采好的茶叶放在小篮子里,一垄茶树采到 头,然后再把篮子里的茶叶倒进大背篓。

    这是因为,茶叶在大背篓里晃来晃去,彼此摩擦,容易有损外形。另外,如果把茶叶 直接扔进身后的大背篓,堆积在一起和身体密切接触,茶叶容易发热,炒出来会影响 口感,也是不可取的。

    无论如何,大背篓总归是采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至少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如此。

    明前茶,最稀罕、最贵,采得也最精细,通常是只能采芽头。此时的茶叶芽头还未长开, 轻轻地卷在一起。

    芽头如绣花针长短,嫩嫩的,绿绿的,有的甚至还带点暗紫,它们 一根根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白光,看上去有一层薄薄的绒毛似的。

    明后茶,则相对要求低一些,一叶一芽就行了。不管采什么茶,茶娘们的笑声欢快爽朗, 歌声清澈婉转,带着蛰伏一冬后的喜悦与生机,如同这草木、山川和大地。

    穿过一片满是茶树的山坡,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山岗,山岗上的石头全是褐红色,小 路便在这褐红色的山石上延伸,延伸,延伸至远方。

    由褐色山石自然堆砌而成的山岗,是我童年记忆所及的极致。更远的路,通向哪里, 该如何走,以及渠县火车站的样子,我早已完全没有印象了。

    我只记得这条路,我们是从这条路走出来的。沿着这条路,先是到成渝铁路线上的渠 县小站。乘上火车,一个方向去往重庆,另一个方向可到襄樊。

    六岁时,我和妹妹跟着妈妈和姨父去重庆。妈妈并无亲生姐妹,她和自家堂妹关系甚好, 情同姐妹,因此堂姨家夫君是我唯一的姨父。

    此前,我只跟着父母到过大竹县城,去重庆,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到真正的大城市, 去看山外的大世界。在重庆,我们坐了有轨电车,坐了过江缆车,坐了过河的轮船, 看到了妈妈口中的朝天门,第一次见到种满了平菇和蘑菇的大房子。

    那次挤有轨电车,我差点没挤进去,姨父去拉我,却不想他的手被电车门给夹住了。 顿时,姨父的手指头鲜血直流,只得用我那条有着美丽大公鸡图案的小手绢包扎起来。 

    干干净净的白手绢因此沾上了斑斑血渍。小小的的我,很是为这新买的小手绢心疼了 好一阵儿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少次外婆家里(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lp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