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穷——读《道士塔》有感

心穷——读《道士塔》有感

作者: 孙焱鑫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20:44 被阅读0次

    读着《道士塔》我内心是愤恨,读完《道士塔》我内心是哀叹。

      在莫高窟门外有条河,河的那边有一片塔群,塔群里有一座比较完整的塔,它的主人是王圆箓,这个故事从他讲起。

      王圆箓本是普通、贫穷的老百姓,因谋生做了道士,后到敦煌莫高窟当家。他是个文盲,却以一人之身管理着中华几千年的佛经文化。世间有好多事就是这样阴差阳错,让人难以捉摸。他又以发自骨子里的贫穷让神秘的莫高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先是雇人用草刷蘸上石灰刷去一幅幅精美的古代壁画;为了通气,打开一个个洞窟,大片的壁画很快灰飞烟灭,后来更荒唐的是将一卷卷藏经拱手相让给匈牙利人斯坦因——故事中第二个主要的人物,还有第三个人物他俩的翻译官——蒋孝琬。中华几千年的佛教文化财富就这样悄悄地在一片荒漠里由这三个人做着廉价的交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耻辱。

      读到这里,写到这里,恨呀,恨不得穿越到当时,给他们个万箭穿心。

      醒过来想一想,穷呀,这是心穷。心的贫穷让他们不知何为价值。我认为错不在斯坦因,而在王圆箓,蒋孝琬。

      反思一:有时学到《火烧圆明园》,提到曾经列强的入侵。我对学生说:外国强盗、小日本是可恨,但最大的错不在对方,而在我们自己,因为那时大部分中国百姓的心是迷茫的。

      反思二: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脱贫致富了,但精神世界没有脱贫,人们交谈中更多关注的是是挣了多少钱,而不是谁读了多少书。孩子们崇拜的是挣了大把钞票留洋的明星,却不是用智慧改变生活的科学家,学者。

      反思三:教育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灵魂的塑造。

      其实,道理谁都懂,改变心穷却不易。

相关文章

  • 心穷——读《道士塔》有感

    读着《道士塔》我内心是愤恨,读完《道士塔》我内心是哀叹。 在莫高窟门外有条河,河的那边有一片塔群,塔群...

  • 读《道士塔》有感

    如果,真有那么个黄昏,那么,我们看见的那座当时塔,会说些什么呢?或许不会说么,因为当时塔前人如潮。但是呢,却没有任...

  • 读《道士塔》 有感

    《道士塔》是余秋雨老师辞官走访古迹的第一站。故事是从一个道士墓碑的名字开始的。他是莫高窟曾经的看管者,我不能说是守...

  • 《道士塔》有感!

    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篇《道士塔》讲述了一个无知道士王圆箓因为一点银元将莫高窟的文物卖与外国人,致使文物的流失。表面上是...

  • 罪人——读余秋雨《道士塔》有感

    一、 在甘肃风沙漫天的大地上,那是人们最美的也是最遗憾的梦。 那个承载着中华千年文化的洞窟,是世界文明埋藏的宝藏,...

  • 骆驼与马匹——读《道士塔》有感

    彼时 凄艳的晚霞 驮着经书的骆驼和马匹 渐行渐远 布施者轻蔑着 脱下白手套 露出沾染鲜血的双手 道士讨好着 紧搓着...

  • 【书林伐檀】读《道士塔》有感

    冥冥之中,一切偶然皆是必然。 大家可能不知道王圆箓,但一定听说过有个莫高窟的道士用极其低贱的价钱卖给了外国人几十箱...

  • 读《道士塔》后记

    高中的时候,读《道士塔》没现在这样强烈,甚至语文老师对道士塔的讲解已化为乌有。只依稀记得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

  • 读《道士塔》偶感

    《道士塔》是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里面的一篇散文。 散文结构 写的是敦煌莫高窟的上千卷的佛经被盗取到国外的一段...

  • 骆驼和马匹

    ——重读《道士塔》有感 彼时 凄艳的晚霞 驮着经书的骆驼和马匹 渐行渐远 布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穷——读《道士塔》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ny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