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相 | 骆宾王讨武则天兵败后身归何处?

真相 | 骆宾王讨武则天兵败后身归何处?

作者: 轩辕说文史 | 来源:发表于2018-03-24 22:27 被阅读66次

    上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个被后人评价为“初唐四杰”之一,名叫骆宾王的诗人在只有七岁的时候写的。文采斐然,真乃神童也,时人评之其人以后之仕途当不可限量。

    长成后在京都为官,因不满武则天的种种倒行逆施的所作所为,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参加了当时有徐敬业领导的讨伐武则天的行动。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原文如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 ,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傥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此处对原文不做解读)

    雄文劲采,痛快淋漓。连武则天读后竟也赞叹不已,这样的人才竟没有为我所用。然而徐敬业毕竟失败了,骆宾王不知去向。

    流传的版本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下两种说法较多。其一兵败后被杀说,(徐骆他们是从扬州在684年起兵的),他的墓后人发现是在今南通的狼山东麓,是不是兵败后葬身于此,不得而知。

    其二兵败后出家做了和尚,但都没有确实的证据。

    和尚一说是出自一个故事,说在骆宾王兵败失踪后的许多年,有一天一个叫宋之问的官员到杭州的灵隐寺游玩。

    夜宿在寺里,晚上坐在静谧的寺院中,月色下的景致另他有了写诗的冲到(那时的官员都是进士出身,作诗是他们的为官资本,宋之问还是律体诗的最终定格者)。

    他凝思再三,遂吟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接下来,一时滞塞就卡住了,怎么也接不出了,于是就在殿堂间苦苦的徘徊,不断重复这两句,不知不觉进了一个禅堂。

    突然一个苍老而洪亮的声音从耳边响起:“这位少年,深夜不眠,还在作诗?”(骆宾王(约619或约630—约687年)宋之问(约656 — 约712)所以骆称宋为少年当是可以的)宋之问抬头看到的是一位须眉皓白的老僧正在坐禅,灯影照耀下的老僧看上去非常巨大。

    宋之问素知僧侣之中是不乏诗中高手的,遂把所吟的两句诗讲于老僧,并说自己时思枯塞,愿指教。老僧听吧,立即嘡声说道,“何不接这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听后,惊之非小,这诗的境界,远远高于自己,在惶惑中急急谢别,接下来的诗句也就源源而来了。他的诗全文如下: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桥。

    方家一眼便可看出,这是一首平庸之作,总体的格调不高。宋之问毕竟只是个纯文人,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却是器宇不凡,当是有大才大抱负之人所作,在全诗中和其他诗句的意境是极不相符的,很是触目。

    宋之问对昨夜的那位赋诗的高僧念念不忘,当他再次来到禅堂时,早已空寂无人。找到一个正在扫地的小和尚,死缠烂磨的才在他耳边告诉他:“这是骆宾王,今天一早,他就离开这里去别处云游了。”

    从有关史料记载中可知,骆宋二人在京时,曾同朝为官过,当是相识的。但因当时宋之问在朝为官时的所作所为,骆宾王是不屑与之为伍的,交情应该是谈不上的(上元二年(675年)。

    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再经过岁月的变迁,加上骆当时已是一身和尚的妆素,兼又是在晚间灰暗的禅堂。

    宋之问当一时间是认不出骆宾王,但骆宾王应该是识得宋之问的,所以第二天的清晨骆宾王不得以离开了灵隐寺。

    那么骆宾王兵败后到底是被杀还是真的到了灵隐寺做了和尚呢?本人还是倾向于和尚一说的,因为这种类似的情景是屡见史书的。

    本人进一步的推断很可能是,因那次晚上一时的莽撞漏了嘴,不得不第二天一早只能又踏上新的旅程。

    由于年龄体弱的原因,并不能走多远,选择了长江边上的狼山为他的最后栖息地,最后静静地在那里终结了波涌浪卷的一生。

    五律  骆宾王

    轩辕

    幼藏凌云志,诗才调气高。

    从戎离伪宦,跨马赴征袍。

    引颈歌君意,檄文挞武朝。

    时光禅里隐,江海境中遥。

    本文写作者:轩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相 | 骆宾王讨武则天兵败后身归何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pc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