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过程是与作者沟通交流的过程,通过阅读来获取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以此才扩充知识,增长见闻。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就只是在单纯的阅读文字,读完之后或许会有那么一瞬间的震撼觉得自己好像一瞬间领悟到了些什么,不过多久之后甚至连这本书讲了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偶尔在听到这本名字的时候会轻轻地说一句,“哎,这本书我读过。”
因此,我们要摆脱这种被动接受的阅读过程,而并非是简单像刷八卦一样去浏览文字的形式,就像我们看报纸,这样的方式仅仅只能增加我们的资讯,而并不能增长我们的阅读力和理解力。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正确的阅读更应该是一个学习和沟通的过程,不仅仅能获取见闻而且还能够从中得到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能够透过阅读的活动间接地提升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阅读?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读懂。
莫提默·J.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渐进累积的,通过了解阅读的层次对应增进阅读的技巧。
其中,高级的阅读层次中包含了低级阅读层次,阅读的最高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一层次是基础阅读,在这一层次的阅读所问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这一阅读层次是大部分人都已经具备了的,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就是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即:“这本书在谈什么?”的问题。
其中包括两种步骤:
一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通过略读或粗读发现这本书值得花多久时间仔细阅读。
方式是: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了解这本书的主题。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
(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书中的主旨摘要。
(5)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不要忘记后记。通过这种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二是粗浅的阅读,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迅速浏览全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首先,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不同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
其次,就是要找出这本书的“骨架”,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以《汤姆琼斯》的情节为例,可以简化为一个熟悉的公式: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失掉女孩,男孩又得到女孩.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也就是在做主题阅读时,第一个要求就是知道: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第二个要求则是:要知道就总的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因此,我们需要检视同类主题书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就发现,这本书谈的内容对他研究的主题到底重不重要。
方法是: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同时,书中还附有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与测验可以帮助自己了解现阶段的阅读层次,并且从中熟悉一些阅读技巧,以有利于日后的阅读。
本书电子版获取如何阅读一本书,直接回复书名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