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降大饼,蒙圈一样在公考中考了个第二名,嗯.虽然只招一个,但还是忍不住各种飘,各种浪,各种显摆各种造,还没面试呢已经是说话上岗上线了,走路拉风带电了,连内心一点点腐败小思想都开始蠢蠢欲动拉不住要浮出水面了,狐朋狗友也是纷纷打电话问我,为啥考公务员呢?是手机不好玩了还是电视不好看了?反正就是飘,就是膨胀,就是老子要天下第一了,直到老爷子实在看不下去,安利了我一部据他说是官场神作,如果你小子放进去活过三分钟他就跟我姓的神剧《背对背脸对脸》。
1994年由黄建新、杨亚洲联合执导的《背对背,脸对脸》这部电影改编自作家刘醒龙的小说《秋风醉了》,片子出来后大受好评,获得包括东京电影节在内的众多奖项,可以说这部电影是表现中国几千年官场文化最入木三分的作品,是当代版的《官场现形记》今天看来仍然让人细思极恐大呼过瘾。本片对于中国社会的运作模式刻画的入木三分,从一二把手的权利斗争,主角的上位运作,下属间各类人物关系,家庭关系以及计划生育都从不同方面非常细致生动地展示给了观众。这里就谈谈主线剧情的发展脉络,家庭等副线暂时不表。本片分为“明线”与“暗线”两部分,明线的主题当然显而易见是王双利副馆长为了扶正上位进行所发生的一系列明争暗斗,但是官场的主题与关注点,永远都会向更上一级聚焦,因为影片中基本没有提到比文化局局长更高层次的官员,所以另一个主题也是最后菜市场那段戏点名了的文化局局长位置之争。更高层次的权利争夺看似不着痕迹,但更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效果。故事围绕王双立(牛振华 饰)是某地文化馆的代馆长,这个馆长一代就是好几年,想升也升不上去,却也没有其他变动。不料一天,来了新的文化馆长老马(雷恪生 饰),这让王双立离正馆长的距离更远了。新馆长老马原是个副乡长,王双立认为他是个土包子,心里很是不以为然,利用自己对文化馆人际关系熟 悉的优势,想方设法给老马出难题。经过几轮较量,老马终于被挤走,王双立又成了代馆长,再次受领导重用,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秘书小阎(李强 饰)成了新一任馆长。王双立不甘心,再次和小阎斗法,想将对方挤走。这部剧其实你也可以看成是主角王双立为了当上文化馆馆长,一路升级打怪的事情。
简单剧透一个事件:组织部要搞一个民意测验,作为任命谁是下一任馆长的意见参考,王双立已经当了三年的代馆长,他觉得自己快要熬出头了 ,认为文化馆除了他任何人都不会有资格,王双立没怎么纠结,就毫不犹豫的投了自己一票,王双立的自信来源于他当了三年的代理馆长,馆里的大小事务,大小人物都让他管的服服帖帖,就算有一两个不服的,也被他治的没脾气,对于官场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他更是门清,文化局冷局长的女儿想来文化馆工作,王双立为了不惹人口舌就组织了一场假考试,面子上是公开招聘,背地里早就打好了招呼,把局长的千金名正言顺的录取,(这一招到现在为止生活中都时常能够看到),但就在局长打电话来的时候,他的媳妇给他来了一记猪助攻,假装有人来送礼,并且当面拒收,把人赶走。而这时冷局长告诉王双立,他女儿病了不去参加面试了。撂下电话后王双立斥责他媳妇发疯,这里他媳妇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小广播剧,我呀是给你打一个配合,好让你们领导更信任你。岂不料画蛇添足冷局长在电话里听到有人后立即告诉了王双立不再参加面试,这里我个人认为一是冷局长听到了电话里有其他人,不想授人把柄。二是冷局长对此次的招聘也存在着不满,本来一个文化馆的工作悄悄的安排一个名额没有任何问题,即使文化馆里的人知道了局长女儿的身份,但由于都在体制内秉着看透不说透的原则也不会产生什么波澜,而一旦进行社会招聘最后局长女儿入选,必然会导致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局面。面对没有主角的招聘,王双立想出了办法,他首先在评委面前展示了人事工作的困难,说应聘的人都有背景,全都托人写条子,录取谁都得罪人,然后他就想了一招绝的,让十个评委们在打分的时候,打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不管分数如何总之要所有面试的人员平均分全都一样,这样就等于宣布这次考试自动无效。领导考试的时候评委们根据王双立的法子,艺术的让每个考生都得了一样的分数,任谁也说不出毛病来。把危机化解与无形。同时冷局长也派出了闫秘书前来观看考试,王双立觉得自己这个解决方案天衣无缝一定会得到领导的赏识,馆长的宝座马上就要到手,结果局里的徐副局长和他说民意测验的事情,说你怎么能选自己呢?怎么能忘记谦虚律己的美德呢?太不成熟了,接着一盆凉水泼下来说,局里已经做了决定调西山乡副乡长马福生同志到文化馆担任馆长兼党支部书记。
第一次是乡下的马副乡长就任文化局局长,第二次直接“秘书党”小阎空降。王副馆长经历了两次打击,为官心态也从争权好斗到了知足常乐的转变。在第一次与马馆长争权的过程中,王副馆长的手腕不可谓不精彩。从就职演说的下马威,到云淡风轻几句话挑拨会计与馆长关系,拖慢工程进度损管馆长颜面再出面解决博取好印象,到选照片的点睛之笔,成功挤走马馆长,达到目的。一环一环行云流水,这证明王副馆长的手腕无疑的成功的。凭借多时心血快速落成歌舞厅想要趁热打铁坐定馆长位置的主人翁,在欢声笑语中再次懵逼的听到秘书小阎要出任馆长的消息,这次打击无疑非常巨大,也是王双立心态转变的直接原因。那么核心问题是,为什么王双立在工作优秀又有政绩势在必得的情况下,两次想要扶正却两次失之交臂呢?我想答案呼之欲出,抛开一切次要因素,核心原因就是上层关系问题。
冷局长为市属文化局局长正处级,徐副局长副处级,王副馆长为事业单位副科级,马副乡长为政府副科级,阎秘书理应也是副科级。作为文化局一把手的冷局长,有充分权利任命所处文化馆馆长职位,在王副馆长“代”馆长长达三年之久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转正,我想冷局长心里一定有明确想法。从王副馆长与冷、徐两位副馆长的交流情况来看,为比较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无亲密,无越距。但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在中国官场中恰恰是一种“不健康”的上下级关系。马副乡长从基层政府调入事业单位文化馆任馆长,相当于农民转行当作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份工作的调任充分证明背后一定是权利运作的结果,王副馆长在前期没有做好上层的权利铺垫,在权力斗争中已输了一筹。当然前文赘述过在后续的争斗中王副馆长还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手腕,在处理平级关系中游刃有余。第二次权力运作已经毫不遮掩,局长秘书下放任职文化馆一把手,老王最后幡然醒悟,知足常乐,最终留白或许给了个“塞翁失马”的结局。
王双立为什么总也当不上馆长呢?里面起关键人物的不是冷局长而是徐副局长,他之前有一句台词:哪个副职不想被扶正呢?这句话看似是宽慰王双立,其实是在说他自己,在他还是副职的时候王双立干的越好对他越有害,因为功绩都是冷局长的,所以他极力安排那些不靠谱的人去当馆长,工作做的越烂越好,反正屎盆子都是扣在冷局长头上,这一招奏效了冷局长最终被撸下去,徐副局长也最终去掉了那个副字,成为正牌局长,所以影片的最后,在家里闲云野鹤的王双立被呼唤去开会,说他可能被任命为馆长了,因为徐副局长已经扶正,他现在需要政绩了,这就需要王双立这种能人。
所以根据主线核心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官场也包括职场,任何一次职位的调整都不是无迹可寻的,像一根根透明的丝线,把所有人缠绕在一起。而任何一次升迁,降职,平调,都不是简单的“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众望所归”可以解释的,背后一定也是权力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最后关于片名小说叫《秋风醉了》,明指老马那幅摄影作品,以及后来文化馆舞厅的名字“醉秋风”,小说最后也提及这幅照片。作者用这种文学的手法,传达一种意象,同时或许也暗含某种隐喻,就像这四个字一样,情绪是很值得玩味的。
电影很难传达这种文学情绪。改为《背靠背,脸对脸》,首先是延续黄建新上一部《站直了,别趴下》这样3+3的口语化片名(加上下一部《红灯停,绿灯行》,就是黄建新的城市小市民三部曲),同时也十分直白的道出影片主旨。中国人都是天生的政治家,这句话无处不在的深埋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让观众一看标题即有心理预期,这片名起的棒极了,以后谁在说第五代导演不会讲故事,你完全可以用这部神剧糊他一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