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优越·启智】

【优越·启智】

作者: 挹洗俏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5-29 23:39 被阅读0次

    日期:2023.5.30癸卯年 四月十二 星期二

    备注:Day563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道商范蠡》之《给勾践上的最后一堂哲学课》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海波

    名言佳句: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

    内容:范蠡离开越国的想法并不是在战胜吴国后的一时兴起,最早在子贡为保鲁国四处奔和范蠡在越国馆舍彻夜长谈后就有了退意。作者认为至少有六个因素促使他在巅峰时刻功成身退。

    其一,与他接受的思想教育有关。在道家眼里,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时也,运也。“时来天地皆同伏,运去英雄不自由”。“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对道学思想 的深刻领悟,对富贵功名的淡泊超然,对成功巅峰的冷静反思,让范蠡有了独异于常人的隐退想法。

    其二,与旁观者的善意提醒有关。范蠡之所以干脆利落地隐退,也与夫差临死前发出的一封书信提醒有关。

    其三,与勾践的态度转变有关。老子告诉我们:“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通过庆功会上助兴的“伐吴”曲,范蠡明白了自己取得的成绩让勾践不爽。

    其四,与文种的矛盾处境有关。文种来越国前是楚国的高级公务员,越国的一家独大是文种所期望的吗?他昔日的老领导会不会对他有所要求暗示?

    其五,与西施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有关。勾践对他的不怀好意,越王后对他的敌意防范,家乡人民对她的误解和非议。没人会把他看作打入敌军内部劳苦功高的英雄儿女。

    其六,与其人生战略和自我价值彰显有关。老子说大道“渊兮,似万物之所宗”。

    不要让曾经的辉煌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不要让眼前的利益成为你致命的枷锁。唯有超越生死之节,跳出利害之关,去荣守辱,降尊处卑,主动去分利、让利、捐利,方可“外其身而身存”,在利人利己中不失其利,最后“终生无咎”。

    为何范蠡让勾践很不放心呢?

    第一,范蠡智慧比他高。

    第二,范蠡想法比他毒。

    第三,范蠡心肠比他狠。

    第四,范蠡忍耐比他强。

    第五,范蠡名声比他响。

    第六,范蠡比他还年轻。

    领导最喜欢什么?那就是患难与共,你帮我扛着。

    领导最讨厌什么?那就是利益平分,你替我享受。

    人与人之间,往往就是这样,只有遇到困难陷入险境时,彼此才可能抱团取暖,同舟共济,互相不计较。一旦危患消除天下太平,朋友之间、兄弟之间,都有可能为了“分蛋糕”而反目成仇,再动干戈。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启示:人都有损失厌恶心理,最难抛弃已经拥有的。

    而范蠡面对局势萌出退意正是老子所说的“不如守中”的“中”。也就把握阴阳规律就是要在本该衰败时控制他不让它正常衰败,在本该旺盛时扶持他不让它出现意外波动。

    因为反者道之动,万事不可走向极端。一旦走向极端,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会倾覆。

    范蠡明白该是自己开始另一番事业的时候了,所以在想清楚后他毅然决然离开越国。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勾践这位春秋时期的影帝终于在范蠡离开并杀了文种后,为让世人夸耀他的品德,不仅赐范蠡夫人女官的职位,还把把诸暨一带作为永久性封地赐给范蠡并为他立生祠,勾践要让天下人知道他是好学生不忘师恩……

    有才华有德行于人来讲都不算稀缺品质,最难的就是在面对人性贪婪时是否能做到持“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越·启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es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