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小小小小的火》—那些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火总会以另一种方式燃烧
前几天书荒了,于是跑到新华书店寻找有没有新书上架。在二楼推荐区域我看到了这本书,先看到的是作者:伍琦诗这三个字。大概是前年看过一本叫做《无声告白》的书,我被她的文字吸引,被她笔下的文字吸引。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好不犹豫的买单了。
《小小小小的火》的作者是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该书是她2017年的重磅新作,一经出版便获得2017年美国亚马逊年度小说殊荣,随即又拿下27项年度图书大奖。
整本书连贯性非常好,虽然它有近400页,两百多万字,但是你总想着一口气把它读完。我是利用上下班在地铁上,和晚上吃过饭在床上的时间读的写本书,差不多历时三天。读完好像意犹未尽,好想再来读一遍。甚至会有一种想要体验一下米娅那样的生活,随遇而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除了温饱不再为钱做任何不喜欢的工作,有一个理解你的家人陪在身边。这简直是完美的生活,这也许是对伊奇最有影响的地方。
文章由一场大火开始。那年夏天,一把火烧掉了理查德森家的房子。所有人都觉得是他家的小女儿伊奇干的“好事”,而她却不见了踪影……
与伊奇一起消失的还有理查德森家的房客:流浪艺术家米娅与她的女儿珀尔,。她们曾无声地挑战了这个家庭笃信的真理:安稳、美好的人生必须经过一场严密的规划。她们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伊奇身上的种种束缚,伊奇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生活了。
理查德森太太和米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米娅是的艺术家,她每天出门工作几个小时只是为了赚两人的生活费还有房租费,剩下的时间她都用来创作,拍照片或者做手工,当然她也会卖掉一些自己拍的照片,用赚来的钱开始下一个项目的创作,每做完一个项目就离开一个地方,就这样循环下去,新地方,新项目。而理查德森太太一直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她出生在西克尔,又在这里结婚,买房子,生孩子,工作,她所有的关系网都在这里。每天的生活也时分的有规律,每周都称一次体重,每天早晨都吃二分之一杯谷物片,晚餐只允许自己喝一杯红酒,买车必须配有安全气囊和自动安全带,家里常备割草机和吹雪机,洗衣机和烘干机缺一不可。
一个自律的人不认同一切与她违背的生活方式,这是理查德森太太和米娅之间的碰撞的火花。
但是我今天想说说伊奇的火苗,伊奇放的那把火真正的来自理查德森太太的基因,或者说她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当她十五岁的时候这把火苗就藏在她的内心,只是后来这道火苗蔓延到了伊奇身上。
伊奇身上的这到火苗时刻燃烧着,所以当在学校里彼得斯夫人呵斥侮辱她的同学德雅的时候,她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一把扯住彼得斯夫人的琴弓,这是她第一次释放她的火苗。
第二次是在她被停课之后,她用牙签把学校里的近两百把门锁都堵死了,因为这件事间接造成了彼得斯夫人后来被称为“尿的欢老师”。(我觉得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描写,甚至在读的时候都笑出了声音。不过我得声明,这并不能表示我对老师这个职业的不尊重)。
伊奇连续两次事件都是得到米娅的支持,为此她和米娅走的越来越近。十四年的生活,她一直被哥哥姐姐当作另类,现在终于有个米娅能够理解她,她很珍惜,也很羡慕米娅的才华,她甚至想要成为米娅那样的人。
伊奇的第三次释放怒火,是在她的妈妈,理查德森太太把米娅他们赶走之后,她想起米娅曾经说过: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
她想要重新开始,想要成为米娅那样的人,她决定去追寻她,在离开前,她放火烧了她生活了14年的家。
当然我是从伊奇的视角来看这本书,你也可以从一个母亲的视角开看这本书,去思考目前这个角色到底该如何界定,或者行珀尔的视角来思考异样的生活方式和不长久的友情和爱情,或者从理查德森太太的视角来看待不遵从生活秩序的人的一种怪异生活方式。
这本书的每一个任务形象都鲜活而独立,他们都是性格非常独立的个体,通过一个词语,一个动作你就会知道这是书中的谁,而不是另外其他什么人。
现在呢,我想谈谈作者,也许是因为她是华裔的原因吧,到目前她出版的两本小说里,都有中国人的影子。《无声告白》是一个有着中国血统的混血女孩的死亡之谜,或者可以说成她的控诉。而这本《小小小小的火》呢,文章中至少出现四个中国人,米娅的邻居杨先生,米娅的同事贝比周,贝比的律师,以及莱克西的同学,当然还有几个贝比的女儿美玲以及她的前男友或者说是美玲的父亲,还有贝比律师的女儿……也许他们当中不是所有人都是中国人,但是他们一定有着中国血统,比如莱克西的同学。
这大概是一种中国情结吧,虽然她把中国人物设定在广州,这也许是和她的祖籍是香港有关系。不过我还是非常喜欢这类型的小说,至少有一位作家能够关注到中国人在国外的一个生活状态,虽然不是主角,但是这没关系。
最后,很期待,伍琦诗的下一部作品。
写于2018年6月22日星期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