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
主持人李惠心老师:
大家晚上好,我是惠心老师,由于金红老师临时有事情,今晚的分享由我来主持,感谢金红老师一如既往的付出!
育儿之路千万条,路上的坑也千千万,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多困惑,到底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所以呢,洪伟老师特意邀请了有实践经验的学员来给大家做分享,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今晚的分享嘉宾许彬老师。
许彬老师是大脑韵律运动的践行者,跟随李洪伟老师学习多年,从一开始他就是我们的班长,并且在安徽蚌埠创立了奂体大脑运动教育工作室,许老师的儿子今年六年级,这几年,我是看着孩子成长起来的,每一次见到都有不同的进步。平时的交流当中,他常说“学习”是两个方面,“学”和“习”,我们带孩子呢,要注重“习”。所以关于孩子为什么需要玩耍这个课题,我想呢,由许彬老师来讲再合适不过了,下面呢,有请许彬老师给大家分享。
许彬老师:
非常感谢惠心老师的介绍,也更感谢洪伟老师在我这一路走来对我的引领,同时也感谢众多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也感谢金红老师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这个地方和大家聊一聊家常,聊一聊孩子的事情。那么今天晚上和大家聊一聊,孩子们为什么需要玩耍?可能聊这个题目其实不是太吸引人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竞争这么激烈的时代,还大谈孩子们为什么去玩,好像不切合主题,如果把题目改一下子,换成“怎么样让孩子成为学霸”或者说“怎么样在最短时间内让你的孩子提升学习成绩”,我想这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家长来听,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今天晚上如果你来听课,那可是来值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学习好的秘诀就是一个,首先第一要务是在童年时期玩好。那么为什么孩子的童年不是我们说的学习,而是玩耍呢?今天我会详细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件事情,我相信今天你听过之后,可能对玩耍和游戏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我们还是先说说孩子的童年吧,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孩子的童年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度过的,好像第一早教非常非常多,但是早教现在已经延伸到胎教,那么孩子的学习时间有多长呢?好像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再加博士,等博士毕业之后可能已经二十七八岁了。那么人类要应对这么长的学习时间,孩子的基础在哪里呢?孩子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在我们的童年,我今天会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详细聊一聊,孩子到底是如何玩耍和学习的。
我们先提一个问题吧,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孩子呢?你会说了,当然是出于我们繁衍后代的本能呀,这当然没错,但是我们从进化的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童年是一个完全依赖他人那个阶段,因而没有用处的。实际上不但没有用,而且更糟糕,因为大人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让他们活下来。可是人类又是非常矛盾的事情,人类对童年总是充满了溢美之词,比如婴儿般的笑容,儿童的纯真纯洁,这和儿童、婴儿的无用好像又形成了鲜明的一个对比,那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人类非要有这个漫长的成熟期呢?进化了这么多年,人类能不能缩短这个阶段呢?我们可以看看我们身边的自然界,很多的动物,他们的幼年期童年就是非常短的,几乎不需要父母的照顾,比如说一些家畜类,他们出生之后就可以跌跌撞撞的站起。没过一会儿就可以自己去寻找食物,自己进行喝水,而我们人类却不行,人类需要一个过程呢,一直到一岁。我们以前总是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我们现在人30岁了,还整天你们男孩子呀,你们女孩子,这是不是人类的退化呢?因为在自然界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就是它的未成年期,越漫长的物种,他的智力水平越发达。哺乳类动物就比一般的动物长,灵长类动物又比哺乳类长,而在这里面,人类的未成年期是最长的,同时科学家也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大脑也是最强大的。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人类大脑是需要到22岁到23岁左右的时候,大脑才能完全长成,以前有个解释说,人类之所以儿童期长,是因为人类头太大,而直立行行走以来,不允许生头太大的孩子。人类不仅仅是婴儿期长,童年和青春期现在都是非常长的,那么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人类,我们知道需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了。我们知道大脑是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的,它以身体总重量的2%,但却消耗了人体将近20%的一个能量,所以说我们的童年就有一个核心的策略,就是我们漫长的童年,都是为了适应我们有足够的大脑的一个生长的空间,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保护性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不断的实验出新的想法和行为,在这个期间,每一代人都会创造出不同的世界,他也会超越我们的前辈,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的漫长的童年就起到了保护我们大脑的作用。
在这个期间,我们父母最重要的养育孩子的事情是做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要给孩子搭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只要你保证生态系统里的土壤是肥沃的,空间是安全的,那么这些生态系统中的花花草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自动的对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我们这时候就会发现,人类童年的全部意义,其实就是创造和保护这种生态系统。在这个完全独立和有丰富的物质的生态系统里,各种新奇的、奇怪的、有趣的、难以预料的变化都可能会发生,孩子们就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应对的方法,等他们长大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上一代人预料不到的事情。孔子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正是对这种生态系统的详细描述。在这个生态中,一个生命会层层的绽放,最终这个孩子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他会塑造出自己的生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我们父母的使命,也是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六岁七岁学龄前的儿童,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玩儿。为什么呢?“玩”好像对我们国家、对我们的家长来说,好像情绪比较复杂,有的家长认为“玩”是没必要的,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甚至还说是一种堕落,有的家长把“玩”设计成一种休息或者奖励,比如说“学习要认真的学,玩要尽情地玩”,把“玩”就当作一种充电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其实我们把孩子的“玩”和我们成人的“玩”给混淆了,我们成人的玩就旅游呀,看看电视呀,聊聊天呀,唱卡拉OK呀,但是孩子的玩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也是成长必备的玩儿,不但能促进学习,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玩中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我们来看看孩子的玩,孩子的玩儿一般来分有三种。
第一种,是跟别的孩子玩。什么叫跟别的孩子玩儿呢?就是俗称的打闹。比如几个小孩儿在一起互相打闹,互相追逐。打闹就有点像打仗,孩子们就在练习各种各样的攻防,但是和真实打仗又不一样,打闹我们都知道是用特别夸张的动作表示“这是开玩笑,不是真打”,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大家轮流都有演练的机会,打闹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们学会了社交互动。科学家们曾经用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如果一只小白鼠从来没有和别地小老鼠玩过,它往往也会做各种动作,但是一旦和别的小白鼠在一起互动的时候,它就不知道做各种动作的时机是什么。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比如说我们在书上练看跳舞,步伐、步频全部都会,但是你没有上,一上场就不会跳舞了。所有的字都认识,但是连成一起,我们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小孩如果从小没有跟别的孩子打闹过,他到了社交场合就会表现的很笨拙,不知道跟人怎么互动,所以说打闹是一种社交演练,越会打闹的孩子,成人之后的社交互动能力就会越强。这是孩子玩耍,第一个就是打闹。
第二种,玩玩具。孩子玩玩具其实就是一种探索,就是在寻找这个世界到底会发生什么样他想不到的事情。养育学家曾观察过,哪怕10个月到11个月大的婴儿都有这种探索精神。比如说他看到一个球打到墙上又弹回来,一旦看多了就会觉得这没什么,但是如果他看见一个球居然能穿墙而过,他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所以孩子都是非常喜欢新奇的玩具的。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玩法,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折腾玩具,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不可思议的玩具玩法,在孩子手里变的是各色各样,他这么摆弄一下那么摆弄一下,特别是如果玩具的行为跟孩子他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他就会特别感兴趣。但是我们成年人认为玩具只有一种或者几种玩法,当孩子的玩法超出我们的想象之时,我们就会及时制止,好像说“你玩的不对”,“你这不是在玩玩具,你这简直在破坏玩具”,我们认为是保护了玩具,其实最大的害处是破坏了孩子对事物探索的这种精神。人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狐狸型,一种是刺猬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狐狸知道很多事,真正了解复杂世界的其实是狐狸。那么孩子也是一样,他在探索更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像狐狸一样,如果说你想把孩子培养成狐狸,那就给他玩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怎么玩儿都行。那么有的家长就会说了:“我要是培养狐狸,我多报几个兴趣班儿效率不是更高吗?”那样不行,为什么呢?玩跟上课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上课是被动的,而玩是主动的探索,孩子自己面对真正的意外,而上课是没有意外的,上课都是老师按照程序按照固定的流程讲的,而固定的东西是引不起孩子兴趣的,因为那不是玩,孩子在玩中,他需要的就是新的变化,新的刺激。那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孩子在打闹和玩玩具的时候,会促进大脑发育,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大脑的可塑性越高,学习新东西就越容易。我们知道,小孩的大脑可塑性是非常高的。人长大之后,大脑可塑性就没有那么高,好像已经硬化了,这也是我们成人为什么比小孩要固执得多的原因。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大脑的前额叶,负责社交的区域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这个物质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更可塑,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让大脑神经髓鞘化。可以顺便说一句,烟草中的尼古丁也有同样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吸烟的时候会觉得大脑特别好使,但是尼古丁是有副作用的,尼古丁增加大脑的可塑性,但是玩是没有副作用的“尼古丁”。
第三种,就是玩“假装”。在所有的动物里,动物也会打闹和玩玩具,但是只有人类的孩子,他会玩“假装”,最简单的“假装”就是角色扮演,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玩白雪公主,有的孩子在一起就玩过家家。我们大人在旁边看着就可能说:“这小孩子,他太不会玩了,净玩假的东西。”可是我们知道对想象出来的东西,其实孩子是能分辨出哪是真哪是假的。当孩子们玩“假装”的时候,他们非常明白这是假的,但是他们对这种假装的游戏乐此不疲,假装有两个重要作用,第一个是可以想象不同的可能性。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先给孩子玩一个带钥匙的音乐播放器,钥匙对了,它就能播放音乐,钥匙不对,它就播放不了。好,现在实验人员说:“这个播放器必须拿走了。这有个积木:孩子,你能不能现在我们假装这个积木是播放器呢?”于是工作人员就把假装的钥匙,开启了假装的播放器。当然没有音乐播放出来了,但是孩子们能够假装现在有音乐,并且跟着音乐唱歌,跳舞。好,又到下一步了,工作人员说:“那咱们再换个钥匙,假装这个钥匙不好使。”于是孩子们又假装播放器无法播放音乐,他们能够“假装”面对“假装”出来的沉默。所以说,孩子的假装能力是非常高级的。但是实验中呢,有1/3的孩子是没有假装能力的,你如果跟他说:“咱们假装这个东西正在播放音乐。”他就会说:“不对呀,他没有播放音乐啊。”这个实验就把孩子分成了“会假装”和“不会假装”。如果这时候你做个测试,让孩子们设想一个事物的各种不同可能性,结果就会发现会假装的孩子能想象出很多可能性来,而不会假装的孩子没有这种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能力,想象不存在的东西,这是创造力的来源。假装的第二个作用是孩子们可以学会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这个就是同理心,这种能力也就是心志,就是说你要知道别人的情绪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意图,他有什么样的欲望,他是真的还是假装的,你要会判断人们的一个心理状态。比如说现在有一个装着创可贴的药盒,孩子们一看都认识,但是老师让孩子们把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的不是创可贴,是曲别针。好,现在老师把盒子合上,问五岁的小孩儿两个问题:“第一,你知不知道这个盒子装的是什么东西?第二,你猜别人会认为这个盒子装的是什么东西?”正确答案是:“我知道盒子里装的是曲别针,我认为别人会以为盒子里装的是创可贴。”那么如果能答对这两道题,就说明孩子具备推测别人想法的能力。而有些孩子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没有这个能力的孩子,他将会面临巨大的社交困难,平时越爱玩假装游戏的孩子,他越能通过这个测试。所以说,孩子的玩儿,我们现在知道,它比大人的玩儿更高级,大人的玩儿只是为了休闲,那么孩子的玩儿呢,就是我刚才说的三种:第一和同伴打闹,和同伴打闹让孩子学会了社交;第二玩玩具,让孩子去探索新的东西;第三是玩假装,假装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想象不同的可能。前两个都增加了孩子的大脑的可塑性,并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做好准备。
今天课程也差不多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再汇总之后,明天我给大家做一个解释。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下周同一时间我再给大家聊一聊,孩子们为什么需要运动,这也算是这个的姊妹篇,我希望给从另外一种角度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考。
主持人惠心老师:
感谢许彬老师的分享!我们做幼儿教育的,常说玩中学,做中学,用身体来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玩耍是童年的刚需,怎样玩得好,玩出学习力,也是一门学问。下周三同一时间,许彬老师将给大家分享“孩子為什麼需要運動”的主题,欢迎准时收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有问题的朋友可以发到群里汇总,明天许彬老师将找时间一一解答。谢谢大家的陪伴和聆听,祝夜梦吉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