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得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节选自语文课本《第一场雪》,还记得那时老师在台上讲解课文,而我的思绪早已飞到白雪皑皑的北国,南方孩子在90年代除了课文的描写及插画,是没有更多途径去认知冰雪的。于是,北国之雪便在我们心中埋下了神秘的种子。
松花江上时光荏苒,虽然漫漫成长路上有太多新鲜事物似乎取代了儿时对冰雪的好奇,但在2017年12月8日空降哈尔滨时,内心那颗种子便忽然生根发芽,激动、好奇、期待中带点恐惧的感受充盈着我的每一个细胞。零下20度的低温,在未到达这座城前是永远无法想象的,甚至都不知该穿多少衣物才可以御寒。下飞机,武装成一只大笨熊,拖着重重的行李,走出室外,一阵冷空气热情地拥抱了我。那一刻,才明白,这就是一座巨型冰箱,就是在冰柜里行走的感觉。
褪去了对低温的无限遐想,北国冰城总是给予我们意外和惊喜。正如《第一场雪》所描写的那样,一觉醒来,睡眼惺忪的拉开窗帘,眼前就是一片雪白的屋顶,映衬着错落有致的红墙、黄楼、绿栏,纵使在冬日里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窗外的精致如同磁铁一般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披上厚厚的羽绒服,奔跑着,扑进雪地里,对于冰雪所有的念想在这一刻得到了满足。生命意义的充实,是在不断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新事物的冲击视觉感受会突破以往思维束缚,产生新的灵感,激发对生命的感恩。
果戈里书店的笔记本初到哈尔滨,含着浓浓奶香的马迭尔冰棍走在中央大街上,感受俄罗斯风情灯火;在松花江上打雪仗,被小伙伴推进雪堆里;仰望圣索菲亚教堂,被它的历史年代感震撼,等等,都是对这座小城的初感。让时光流去,踏上本市生活节奏,某一天,当你漫无目的走在果戈里大街上,不经意间偶遇果戈里书店时,便会深深恋上这儿的人文环境。书店整体是新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从经典油画、欧式雕塑的设置到书籍的别致分类甚至是廊柱装饰和灯光的颜色,无不体现着浓浓的欧洲风情,几乎满足了我对书店的所有期待。让人仿佛置身于俄罗斯涅瓦大街书店或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书店。虽然布局紧凑但不失规格整列,有木凳,有草垫,捧上一本书便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文字撞击灵魂。在一张矩形、方正的红色实木书桌旁,有一个十来岁,身穿花色羽绒服的小女孩在看书,顿时就被她看书的神态深深吸引,小脸粉嘟嘟的,额头时紧时松,像是看到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嘴角偶尔微微上扬,又像是看见了儿童乐园。她是那样的专注,即便身边人来人往,即便我呆看了她好久,她依然沉浸在阅读之中。而这种专注力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小女孩何其幸运可以泡在这座书店,慢慢成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国之温正如是也。初识哈尔滨,寒冷、美丽、白茫茫一片,恋上哈尔滨,安静、内敛、文艺气息浓郁。暮冬北国,虽然寒冷,但却让人热血沸腾,感恩生命让我们可以去感受,去认识更多未知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