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中午去同学聚会,没和HZ一起吃饭,下午问我他们还在不在,想找HZ玩玩。
我给AF发信息,期待值是如果他们没什么特殊安排就晚上一起在我家吃饭。但我打出来“晚上方便吗?来我家吃晚饭吧”这句话后,就发不出去,改成了“晚饭方便在我家吃饭吗?”
后面一句是我熟悉的模式熟悉的味道,是把自己放到一个弱者的位置仰着脸恳求别人的姿态,是个孩子仰着脸问大人:妈妈我可以怎样怎样吗?
再一次去体会这两句话
晚上方便吗,在我家吃晚饭吧。
晚上方便在我家吃晚饭吗?
第一句话里传递着一种平等、自由,这些是我拿不起抱不住的,我觉得有些沉重也有些畏惧。
我怎么配平等的跟别人站立在一起不需要畏惧、仰视
而且,因为跟他们在一起半天了,中午跟他们一起吃的饭,我又说了很多话了,心里已经出来一些不安和恐惧了,那些不安和恐惧让我已经有些退回到孩子的姿态了。
就这样看了一会儿,还是把第二句发了出去,那一刻我已经退到一个孩子的忐忑了,就不再逼着自己站立了。
发出去后,不出意外的,AF说已经有约了。说不出意外,是因为我在发之前心里已经定论了:一顿午饭,我说的那些话都有在吸收了别人的能量,别人已经累了,再也不能继续晚饭一起吃给我更多了,更何况晚上还有牛牛,照顾我们两个,别人是害怕这份辛苦的。
也许这就是察觉的甜头,因为我在发之前就有这份察觉,所以当我去发信息和收到回复的时候,尽管剧本苦逼,但毕竟是站在读剧本的角色,中间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我就看着自己跟自己笑一笑:看看看看,果然如你所愿。
是的,是的,我是个孩子,是个累赘,是个负担,只会带给别人辛苦。这就是我对自己的定罪。
我愿意看到它,宽恕它。
我愿意忆起自己圆满无罪的圣子身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