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一位物理老师,同时也是隔壁班的班主任,每次上课总会拿出点时间,语重心长地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大意是大家要努力学习,不要荒废青春大好时光,他不时还感叹一下自己年轻时浪费的时间太多了,现在人到中年,后悔已来不及了等等,总之是一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的大道理。
可这些大道理对同学们影响不大,爱学习的仍是爱学习的,不爱学习有仍不爱学习,没有人因为他的话而触动和奋起的。时间长了,由于听他讲道理太多,大家开始厌烦,进而厌烦他这个人,后来也觉得他教的课也不好。
学生时代,碰到的好老师不多,大概他是因讲“大道理”而中枪的一个。
无独有偶,在亲子教育中,讲大道理也是让孩子最反感的行动之一。有机构做过调查,在孩子最反感的六大家长行动中,排第一的就是“唠叨”。“每次只要一听到妈妈的唠叨,我就把自己的门锁住,再在耳朵里塞上小纸团……”有孩子这样说。
而家长们唠叨最多内容之一就是那些所谓的”大道理“,诸如:你要听话,现在好好学习,长大的才有好工作.....等等。
问题来了,人们为什么不爱听"大道理"。
1、人的大脑天生不喜欢听干货,相比大道理,人们更喜欢听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
“真理”来到村里,一丝不挂,所有的人都很害怕它,不敢直视它。后来智慧老人把真理请回家,给上披上衣服。这个时候,真理就化名“寓言”。
“寓言”走到村里,所有人都很喜欢它。
相较大道理的单调、直接、贫乏,故事里有情节、画面、声音、色彩、情绪等,表达更丰富,能调动起多种感官,引起大脑联想的描述,喜欢讲故事应是人的天性。
2、人不希望要求和强迫,更不希望别人的立场凌驾自己之上。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实是价值观之间的影响,讲大道理的人一定是强调某种观点、主张的重要,甚至想告诉别人应如何去做。而每一个人都有其价值观体系,不希望别人的价值观凌驾于自己之上,而希望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若没有强大的外界压力,谁也不愿意任人摆布。
家长对孩子,上司对下级,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我这样说、要求......都是为了你好“,听起来很温柔,其实里面有一种施压和操控的企图。
如此温柔的胁迫,你可能一时难以反驳,但内心要清楚,那是他的立场,你也有自己的立场,最好的应对方法是说一句”谢谢你,我有我的选择....."
3、人对自己的行为有合理化解释的倾向。
谁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坏人,连真的的坏人都这样认为。
1931年纽约杀人狂魔“双枪杀手”的罪犯克劳雷。被捕后居然趴在地上写血书为自己喊冤,他写道:“在我的衣服里藏着一颗疲惫的心——那是一颗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这是受了多大的屈辱才迫不得已拿起枪去杀人,事实上完全相反。用纽约警署总监的话形容他的冷酷就五个字:“杀人如切葱。”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行动合理化解释的倾向,因为每个有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有过错都是环境和他人造成的。
而讲大道理有指责对方的意思,人对些的有抵御的排斥心理的。
人是不是改变,除非是自己的选择,或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否则任何大道理都是无用的。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提及过,任何积极而持久的改变都是自内而外的,除非他自己认识到了,否则任何大道理都是无用的。
某种情况下,你想向别人讲大道理,请慎重,既使要讲也要讲究方式,不要让人觉得你是在指责、在评判、或在要求。
记住,讲故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