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实用小技巧】孩子做错事,父母怎么样才能不生气?2个小技巧,告别

【实用小技巧】孩子做错事,父母怎么样才能不生气?2个小技巧,告别

作者: 丽宝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10:24 被阅读0次

昨晚,好久不见的父子大战,再一次上演了。

起因是孩子闹觉,在床上蹬来蹬去,哼哼唧唧不肯睡觉。

再三劝说不听的情况下,孩子爸爸发火了:“大晚上的不睡觉,喊什么喊!再喊我揍你了啊!”

说着拿起抱枕打孩子:“让你喊,让你喊,你这么喊,别人怎么睡觉”。

孩子先是被打愣了,反应过来后大喊:“啊!啊!”一下从床上蹦起来,大叫着:“我要杀了你!”

声音之大,估计邻居们都能听到,战火越演越烈,最后在我的一声河东狮吼下,结束了战争,都老老实实睡觉了。

如果心情平和地解决问题,几分钟就结束了,如果用情绪对话,那只能越演越烈。

有的小伙伴可能要问:怎么才能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生气呢?看到孩子的错误,马上气不打一处来。

我们就这个故事来分析一下,孩子爸爸为什么会生气,怎么样做到不生气。

第一,孩子爸爸心情不好,为什么心情不好呢?因为他想睡觉。

“想睡觉”就是他的需求,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哼哼唧唧”只是一个导火索,引燃了他的情绪。

心理学有个很著名的踢猫效应。

一位爸爸在单位受了一天的气,回到家,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训斥了孩子一顿。

孩子被莫名其妙训斥了一顿,心里也非常窝火,看到沙发上睡觉的猫,抬脚就狠狠踢了猫一脚。

猫吃痛跑了出去,在一辆行驶的车前窜了过去,车子为了躲避猫,连忙转弯急刹车,却差点撞到路边的孩子。

孩子天天在沙发上跳来跳去,今天却格外不顺眼,“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不是真正原因,只是导火索。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

孩子闹觉哭闹,不是爸爸发脾气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他想睡觉,这时候他可躲开冷静一下,或者是向孩子妈妈寻求帮助。

所以,各位小伙伴,面对孩子犯错(甚至没有犯错),自己的情绪马上要爆发的时候,先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有负面情绪,我是不是有需求没有被满足?”

有些小伙伴经常发脾气,发脾气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篇幅有限,以后会写怎么觉察情绪、控制情绪,在此不再赘述。

小伙伴时刻关注自己的需求,觉察自己的情绪,有需求尽量满足自己,或者先走开,冷静一下。

第二,改变对事情的看法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有一个很出名的情绪反应ABC模式。

A是指事件或者情景,

B是你对事情的态度、想法、解释、看法,

C是造成的结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很直观地体验到ABC模式。

想象你正坐在火车座位上闭目养神,快睡着的时候,突然传来孩子的哭声(这是A,即发生的事情)。

“这是谁家熊孩子啊,吵死人了,怎么也不哄哄”(这是B1,即对事情的看法、解释)。

我们顿时会火冒三丈,非常生气(这是C1,得到的结果)。

这时孩子奶奶解释说:“孩子的妈妈去抗疫,孩子是因为想妈妈才哭闹,不好意思打扰到各位。”

“孩子妈妈太伟大了,舍小家为大家,孩子见不到妈妈,真让人心疼”(这是B2,对事情的解释、看法)。

看到孩子是满满的爱与心疼(这是C2,得到的结果)。

同样的事情A,得到的结果C1与C2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呢?

因为B不同,就是对事情的解释不同。

所以面对一件事情,改变对事情的解释、看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拿孩子闹觉这件事来说,孩子爸爸的解释可能是:“大晚上的哭闹,故意让别人睡不着”。

如果把解释改成:“孩子是有分离焦虑,想多和爸爸妈妈玩会,即使很困,也强撑着不睡”。

那么孩子爸爸肯定不会再生气。

所以当孩子在学校打架时,把“一天天的就知道给我惹事”的想法改成“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遇到困难了,我得问问清楚,帮助他渡过难关”。

总结一下,当一件事发生时,反问自己:“有没有需求需要满足?我是不是有负面情绪?”,如果有,请先离开冷静,或者寻求他人帮助。

当一件事发生时,仔细思考,“只有这一种解释吗?有没有其他的解释”,尽量往好的方面想。

小伙伴们,你们学会了吗?赶快用起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用小技巧】孩子做错事,父母怎么样才能不生气?2个小技巧,告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oo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