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空,把《康熙王朝》翻出来又看了一遍。DISCer本性显露,不自觉间分析起了康熙的行为模式。
作为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堪称一代雄主。他平三藩、收台湾、除葛尔丹、击败俄罗斯。他用人恩威并济,眼光独到,清朝开国至康熙时方政权稳固,走上兴旺的道路。仅凭这些功绩,直觉告诉我他是个大D。
于是我开始从剧情中,找寻康熙大D的线索,可是最先被我找到的却是他C和S的特质。康熙十六岁布巧计除鳌拜,他十四岁亲政,这意味着他忍了两年时间。期间他多次受鳌拜压制,但是他隐忍不发,一面装作沉湎游戏,一面找年轻力壮者入宫扮作摔跤的“库布”,平时陪他玩乐。最后蓄力一击,在鳌拜单独入宫时,靠“库布”们干掉鳌拜,他的忍耐和算计表露无疑。从忍耐上讲,贵为九五,却事事退让。从算计上说,知道以王法在朝堂无法对付鳌拜,遂用奇技,以私力除之。
随着剧情的发展,康熙C和S的特质愈发明显。吴三桂起兵后,康熙为了拉拢山陕总督王辅臣,放他在京城为质的儿子带亲笔信返回。信中康熙言辞恳切,身段柔软,用商量的口气请王辅臣保持中立,不要归顺吴三桂。在用姚启圣之前,他将姚启胜单独关押三个月,不允许他与任何人接触,以磨削他的傲气。
另一个细节更坚定了我康熙C和S是优势特质的看法,他为了收一个小太监的心,亲自设计陷害他,然后又亲身去探伤。体现出严密耐心,以人为重的特质。
看到这里,康熙是大D的想法反而淡去,也许康熙的D很高,但是从上述表现看,他的C和S应该也很高。这样看来,康熙应该是高DSC。
可是今天复习功课,研读各种类型组合的特点,我突然回归了康熙是大D的想法,这次不是靠感觉,是有了分析的基础。
前面分析了康熙有明显的C和S特质。但是在分析人的时候,除了看细节,更要看整体。康熙作为一个帝王,要应对各种局面,所以他的行为显示出很高的弹性,这是他的C和S突出的原因。
将这些事情放在他整个帝王生涯来看,他的C和S更多表现在人际交往的技术层面。作为君王,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掌控欲、成就感、企图心。他面对复杂局面时表现出的自信和决断力,他几次做出重大决策凭借极少的线索和证据,这都是大D的典型特征。当吴三桂谋反的消息传来,他几乎失去控制(他和奶奶孝庄太后有约,如果逼反了吴三桂,他就退位)的表现,更将D的特质表现无遗。
另有一个情节也可以体现他D的特质。当他听说江宁运往京城的税银(全国重要收入来源)被劫时,勃然大怒要将负责运送的魏东亭碎尸万段。这里有几个线索,首先是他情绪失控(D),其次他根本没有问细节、过程和原委(非C),最后他要碎尸万段的魏东亭是他的发小,从小陪他读书长大,可以算他最亲近的大臣,而且此前办差从来没有出错(非S非I)。
综合这些,可以判断康熙时典型的大D。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如果不做测评,要识别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有相当难度的,不可轻易下结论。
如果说有心得的话,一是要看人的整体而不要被局部细节迷惑,二是要看压力下的表现,这时往往比较接近真实。最后就是不要轻易判断一个人,兹事体大,慎之慎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