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银杏叶,像蝶衣一样徐徐飘落,不急不慌,即便是一瞬间,也仿佛道尽了一生的美好。满地黄金毯,脚踩在上面,一步一步走,便发出嘻嘻的声音,飘进耳朵,浸入心脾,仿佛走进童话的角色,忘记世俗。昨天已过,明天未知,而此刻才是存在的诠释,这是慢下来的意义。
慢下来,我们的耳朵才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声音,也才可以听到内心的声音。
在普吉岛有很多沙滩,拉葳海滩聚集了大部分的西方人,而其他几个有名的诸如皮皮岛、皇帝岛等海滩大都挤满了中国人。去年暑假,我在普吉岛住了一个月,去了几个海滩。发现拉威海滩上的欧美人大都悠闲自在,闭上眼睛晒太阳一晒就是一上午。而皇帝岛上的中国同胞大都行色匆匆,好像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
我们花了钱买了机票好不容易出去旅行一趟,恨不得在有限的时间多逛一些地方,让眼睛多接触一些美景,让脚步多踏入一些土地,只呆在那晒太阳是浪费了那钱财。于是,我们的旅行经常是很累的,不论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我们太注重表面的拥有,却往往忽视了幸福的本质。
很久以前,麦特罗多洛—伊璧鸠鲁最早的信徒,他曾这样说过:“幸福存在与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就整个人生来说,幸福最基本的要素无疑就在于人的构成和人的内在素质。因为内心的快乐亦或是痛苦,首先是个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环境只是间接地对人生产生影响。”因此,同样的外部事件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尽相同,甚至即便外在条件大都相同,人们依然可以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同样一种外部事物,对于一些人来说,它贫瘠、枯燥、浅薄;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意味深长。
我们大多数人眼中的幸福与快乐都是靠“拼”和“赶”而得来的。勤劳与拼搏的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个人通向优渥物质生活的保障。
我们从贫穷挨饿到目前全面奔小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身已是坐上火箭的速度在发展,而置身于这个经济体的我们,也在这样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步履行匆,急功近利,不然真的赶不上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西方发达,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便没有安全感。
但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的“风险”是自己给自己造就的。2009年,年仅31岁的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患上晚期癌症,她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在自己的日记写到:“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们大多数人追赶的不是一份保障,而是满足自己那份虚荣与贪婪。
一位长期居住在美国的朋友回国探亲时,把她名牌包包都拿回来送给了亲戚朋友,我问为什么都送人了。她说,在国内,穿着名牌,背着名包,感觉很有品味,在美国这样穿戴,却像个傻瓜……
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观念。穿不穿名牌,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表面的虚化让自己每天处在一种虚晃而不自知、追赶而不停下的世界中,这样的人是可怜又可悲。
在里约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一个富人问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流浪汉:“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流浪汉反问他:“打鱼干嘛呢?”富人说:“打了鱼才能挣钱呀。”流浪汉问:“挣钱干嘛呢?”富人说:“挣来钱你才可以买许多东西。”流浪汉又问:“买来东西以后干嘛呢?”富人说:“等你应有尽有时,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啦!”流浪汉听了,懒洋洋地翻个身,说:“我现在不是已经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了吗?”
中国有一些老话: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
没有哪个国度、哪种文化是提倡不思进取、安贫乐道的。奋斗让生活更美好,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这个奋斗的过程,我们是否仍然不忘初心?所做的一切是否让自己或他人更加美好?再美的晚餐,吃的太快,也是食之无味,再美的风景,走的太急,也将错过。不妨偶尔慢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望望眼前的一切,然后继续前行,或许今后的步伐将更加坚定而不悔。
图片为作者,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