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31年~1937年,从东大回北平到流亡之前的几年时间,其它时间也有创作,但数量上相对较少。徽因的诗歌常常透露出她一面聪明热烈,一面智慧温柔,写的极好。从她的其它作品也常常使人能体察到男子的粗蠢,时常感叹一个小小的女子到底可以韵藏多大的能量。中国第一代才女,无愧。
一、诗歌部分
部分摘录如下:
第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子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第二首:《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卷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第三首:《激昂》
......
(我情愿)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
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
永远膜拜,
膜拜在你美的面前。
第四首:《一首桃花》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
第五首:《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
第六首:《那一晚》
......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
第七首:《忆》
......
多少勇敢话,那天你我
全说了
......
第八首:《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
第九首:《莲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
算作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第十首:《无题》
什么时候再能有
那一片静;
溶溶在春风中立着,
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
......
第十一首:《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二、小说部分
第一篇:《窘》
- 拿做事当作消遣,也许是种堕落,中年人特有的堕落。
- 怪不得,我说那味道怪顽皮的。
- 你晋叔这学位,就是靠这张嘴换来的。听说他和晋婶婶结婚的那一天演说了五个钟头,等到新娘子站在台上实在站不直了,他才对客人说:“今天我只有这么几句极简单的话来谢谢大家来宾的好意。”
- 她叫你想到方成熟的桃子,绯红的,饱饱的一颗天真,让人想要摘下来赏玩,却不敢真真的拿来吃。
- 大概讲的是一个大学教授,叫维杉,三十来岁,同他一起教书的教授大都是四十来岁,人家都结婚成家,独他一个单身汉。维杉同老教授们玩,觉得窘,自己太年轻了,便常同教授的孩子们一块玩,可又被他们年轻人的热情冲击着自己显老,也很窘。维杉渐渐的爱上了一个教授的女儿,她十七岁,他三十四岁,然而由于这种年龄的差距,他不得不放弃,而且姑娘还爱着别人。因此,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抛下一个熟识的地方,忍痛离去,这痛究竟是现在的痛,或因为过去,或因为将来,总之,在你面前或脑海里反复呈现的是:同一个位子,不再是相同的人。
- 只当做故事来读的,没去找人物原型。其中徽因的遣词用句、细节描写实在惊艳的我不行。
第二篇:《九十九度中》
- 本篇是林徽因小说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三十七度大夏天,一天中北平城里各个阶层的众生相。拾取生活中的片段,用现代派手法将其拼接起来,若不说是徽因,我总以为是张爱玲写的,只不过一个是老上海,一个是老北京。
第三篇:《模影零篇--钟绿》
讲了一个绝美的女子,小说风格合我的口味,朦朦胧胧的,凉的冷的,美。
- 钟绿是我记忆中第一个美人,因为一个人一生中见不到几个真正负的起“美人”这称呼的人物,所以我对钟绿的记忆,珍惜的如同他人私藏一张名画轻易不拿出来给人看,我也就轻易的不和人家讲她。除非是一时什么高兴,使我大胆地,兴奋地,告诉一个朋友,我如何如何的曾经一次看到真正的美人。
- 就在那时候,她的两唇微微的一抿,像朵花,由含苞到开放,毫无痕迹的轻轻的张开,露出那一排贝壳般的牙齿,我默默的在心里说,我这一生总可以说真正的见过一个称得起美人的人物了。
第四篇:《模影零篇--吉公》
- 讲了一个“我”的全能型的亲戚,是“我”的舅公,“我”唤他吉公。大抵我们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那么一个亲戚,在我们眼里他们总是聪明的,无所不能的,修得了摩托,修得了水管,担得了水,做得了饭,当得了电工,扛得动锄头......但因为时代的悲剧使他们无法有更大的舞台发挥才能。真符合我的口味,仿佛在听上了年纪的长辈在给你讲一个昏黄的老故事。
第五篇:《模影零篇--文珍》
- 讲了一个大家族下一个活泼的丫头和“我”这个小姐之间的一段友谊,很单纯活泼的一段故事,也简单的道出了那样的时代作为一个丫头不可掌控的命运。
- 家里在复杂情形下搬到另一个城市去,自己是多出来的一件行李。
- 我只不过是个丫头,穿得不好,说我不爱体面,穿得整齐点,便说我闲话,说我好打扮,想男子!说我......
第六篇:《模影零篇--绣绣》
- 本篇是徽因带点自传色彩的小说,讲的主要是她小时候家庭关系的不和睦,以及对她造成的影响,小小的徽因复杂的心理。同徽因的实际情况相对照,更具冲击,本篇是篇好文章。
三、散文部分
第一篇:《窗子以外》
- 《窗子以外》这篇散文是徽因散文的代表作,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描写了农工商其它阶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表明了一个不同阶层的人无论如何去接近“下一层”的人都是不可得的。即你永远是在窗子以外,除非你真的达到了那个阶层,你才会真正进入窗子以内。嗯,在徽因一家流亡期间,他们才真正体会到这种窗子以内的生活。
第二篇:《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 当七老八十准备学写小说的时候,可回看此篇,非常有见地,再说一次,这篇关于非常有见地。
第三篇:《究竟怎么一回事》
- 本篇阐述了徽因对写诗的看法,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见地,可反复看。
第四篇:《悼志摩》
第五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第六篇:《山西通信》
- 本篇是徽因、思成一行人来山西考察时的种种感受,他们着重考察了晋北和晋中,没怎么来我们晋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长治卫视说“全国元代以前的建筑70%在山西,70%中又有一半在长治”(数字记不清了,可能是后来才在长治发现的古建筑,他们当时不知道)。嗯?山西这么美吗?我竟然不知道,哎。
第七篇:《彼此》
- 本篇作于抗战流亡期间,表达了战争的无奈及坚强。
信仰坐在我们中间多少时候了,你我可曾觉察到?信仰所给予我们的力量不也正是那坚忍韧性的倔强?我们都相信,我们只要都为它忠贞的活着或死去,我们的大国家自会永远地向前迈进,由一个时代到又一个时代。我们在这生是如此艰难,死是这样容易的时候,彼此仍会微笑点头的缘故也就在这里吧?
第八篇:《一片阳光》
- 战后养病中,徽因对细微生活的重新感知,美哦!
四、书信部分
一封信究竟可以承载多少东西,至少读来让人觉得作信人有血、有肉、有心肠。多想回到那个作信的年代,信可反反复复的读,信可反反复复的等。
致胡适
- 徽因写给胡适的几封信,倒着实体现了徽因在友人间的热情与急性子,好玩死了,那么高大形象的她,在胡适面前完全急成了一个让人心疼的小妹妹。
致沈从文
- 徽因给沈从文的通信,则是友人间真挚的聊人生、探讨现实生活的问题,见得他们关系亲近,给沈从文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又让人觉得像个大姐姐。
致梁思庄
- 思庄是思成的三妹,徽因给她写起信来,则又得拿出一家之长嫂的身份来说话,觉得她大气稳重。
给梁再冰
- 给女儿写这封信的时候,是卢沟桥事变刚爆发,徽因和思成在山西考察未归,再冰同小弟跟着大姑在北戴河避暑,文中便充分的体现了这种危机情况下作为一个妈妈的笃定与温柔。
致金岳霖
- 给老金写信真的是在谈日常,像是下班后跟最好的朋友吐槽那种,就是不上心,却反而表明的在意,像那种两个人坐着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那种感觉。
致梁思成
- 给思成写信,则又成了个好妻子,总透漏出一种依靠感,无论如何都有所依靠的感觉。
暂无与徐志摩的通信,好像是被毁掉了还是咋地,只留下徐志摩出事前写给徽因的一封信,以及徽因悼念志摩的两篇散文。
一半好热烈,一半好温柔,也许正是从徽因处,才开始渐渐改变了选择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