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Day_01

作者: 小禄来学习 | 来源:发表于2022-07-22 23:14 被阅读0次


    导视


    计算机网络的初印象: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互联(互联互通)的、自治(无主从关系)的计算机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连通性)

    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等)

    分布式处理(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

    提高可靠性(替代机)

    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协议(一系列约定的集合)

    2.工作方式: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服务)、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

    3.功能组成: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PS:可见,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各包含三层,传输层是两个子网的中介。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一、按分布范围分: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二、按使用者分:公用网、专用网

    三、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四、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常用于广域网)

    五、按传输技术分: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计算机网络的规矩:

    标准化工作:

    标准的分类:法定标准(OSI)、事实标准(TCP/IP)

    RFC(request for comments)——因特网标准的形式

    RFC要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

    2.建议标准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们:

    1.速率:

    数据率或比特率。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通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2.带宽:

    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

    在计网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说白了就是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3.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PS:上述三者的单位一样,但关注点不同,分别为速度、能接收的最高速度、一个口单位时间内能接受的最大流量。

    4.时延

    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可细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详见下图。


    5.时延带宽积(bit):传播时延(s)×带宽(b/s)

    ps:王道老师的图很好啊,借鉴一下,从第一个比特上了链路开始,经过一个传播时延的时间,它走到了链路的尽头,而此刻,链路上刚好充满了比特,因此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RTT包括往返的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末端处理时间。

    PS: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7.利用率

    主要包括两个: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总时间)、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们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

    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怎么分层?

    分层的基本原则: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每层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认识分层结构:

    实体:第n层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协议:对等实体间才有协议。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其中包括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关节。

    7层OSI参考模型:

    7.应用层:所有能和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典型的应用层服务及其协议: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6.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5.会话层: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会话是独立的,不会影响其他的会话。

    4.传输层:负责不同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主要功能: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复用分用

    3.网络层: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主要功能: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

    主要协议:IP、IPX等

    2.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主要功能: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访问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1.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传输单位是比特。

    主要功能:定义接口特性,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定义传输速率,比特同步,比特编码

    TCP/IP参考模型

    在五层参考模型中,数据在应用层为报文,到传输层变成了报文段,到网络层变成了数据报/分组(如果数据报比较大,会拆分成分组),到数据链路层变成了帧,到物理层变成了比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Day_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zm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