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

作者: 文可清心也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17:38 被阅读173次

    文/王兆贵

    公元前226年,秦国先后荡平了韩、赵、燕、魏四国,准备啃硬骨头了。秦将李信年少壮勇,曾以数千兵力打败燕太子丹,秦王嬴政看好他。这天,秦王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用多少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王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喽,胆子何以这么小啊!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就此托病辞归老家频阳。

    秦军兵分两路,李信攻打平舆,蒙恬攻打寝丘,大败楚军。李信乘胜攻克鄢郢,随即一路向西,拟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将项燕趁秦军接连得手、轻敌麻痹之机,集中优势兵力,尾追突袭李信,三天三夜不停息,秦军疲于奔命,李信铩羽而归。秦王闻之大怒,亲自驰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说,我未能采纳将军之计,以致辱没了秦军的声威。现在听说楚军日益向西逼进,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疲病无能,还请大王另择良将。秦王再次致歉说,从前的事都已过去了,将军不提也罢。王翦说,大王若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答应说,但凭将军筹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行前,请求赐予他很多良田、美宅与苑林等家资。秦王说,将军尽管上路,又何须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为大王带兵,即便有功,终究难得封侯,所以趁着大王器重于臣,及时请赐一些田宅留给后代作家业。秦王听罢哈哈大笑。王翦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赐田产。有人说,将军这样讨封赏,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话不能这么说。大王生性多疑,现将举国兵力尽付与我,若不多多请赏,以表我虽握重兵征战,却只顾念家业,别无所求,又怎能让大王消除对我的疑虑呢?

    楚王得知王翦增兵来战,就调动了全国兵力予以抵抗。王翦到达战场后,加固营垒,坚守阵地。楚军屡次挑战,始终不出,以逸待劳。王翦每天让士兵们休息洗澡,吃好喝好,并与他们一同进餐。过了些日子,王翦派人探询军中在玩什么游戏,回报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可以出兵了。楚军以为王翦老矣,秦军怯战,就领兵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逐,派出壮士实施强击,大败楚军,直逼蕲南,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楚军一路溃逃,秦军乘胜占领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年下来,俘虏了楚王,最终将楚国各地设为秦国郡县。

    有著述认为,这场战争其实没那么复杂,不过是王翦吹过的一个天大牛皮,而世人却奉为经典。作者分析说,李信所以会输,王翦所以会赢,关键不在兵力多寡。如果当时嬴政坚持只给王翦二十万到四十万兵力,王翦同样也会取胜。因为他们面对的同一个对手项燕,在打败李信后政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就已埋下了必败因素。对于这一点,本文也有同感:前次李信伐楚,骄躁好胜,项燕就先以小股兵力与其周旋,让他讨了些便宜,以为楚军不堪一击,就毫无顾忌地冒险深入,以致被楚军的主力打得落荒而逃。待得王翦增兵来战,项燕本想仍沿用诱敌深入之计,不料王翦却采取了以逸待劳的战术应对。相持数月下来,王翦虽无建树,但已取得秦王嬴政信任在先,有的是实力和耐心与楚军比拼。楚军这边呢,项燕虽然也想据险防守,待机反攻,但楚王负刍却耐不住性子了,以为项燕怯战,几次下令催促进攻。迫不得已,项燕只好改变既定战略,转守为攻。王翦见状,仍然好整以暇。等到秦军养足了精神,楚军失去了耐心,突然反攻,最终完败楚军。

    这样的分析虽说也有一定道理,但由此得出王翦吹牛的结论就失之武断了。若非王翦自始至终审时度势,绝后患于初始绸缪,决胜负于后发优势,战争的结局不可能这么顺利。项燕所以落败,反过来证明王翦算无遗策。中国有句老话叫静水流深,听来高妙,其实并不难懂。静水流深的水,不像一泓山泉那样清澈见底,也不像一湾池塘那样缺乏活力,近似于龙潭老井,表面上平静无波,其深处却连通地下河,流量莫测。说一个人静水流深,不是故作高深,也不是深藏远遁,而是在平静的外表下,涌流着底蕴丰厚的内在泉源,有着超乎常人的修为和气度,有着鲜为人知的心智和器识。从司马迁和司马光的记载来看,王翦应算得上一位静水流深的军事家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水流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ai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