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更1282‖当教师:鸡血?佛系?
文‖张爱敏

下周有个读书了分享,话题是“生命教育”,从教练技术入手来聊聊教练型班主任,所以这几天总能想起很多往事。
自从邂逅新教育,我就一直推崇“生命教育”,推崇影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总是立足学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因素,尽可能增强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然而,近段接二连三的挫败感,让我开始怀疑人生。
曾遇一生上课连课本都不打开,更别说听课写作业了。因中途接班,看到如此“奇葩”,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就负责人的提出“请求”,期待与之达成协议,唤“浪子回头”。可谁知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他非但不感动、感恩,竟然来了个摔门而去,家长听信孩子的话,向班主任告状,说“语文老师净找他孩子的事”。班主任讲述家长曾经“幺蛾子”,建议“佛系”待之,亦或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我很无语,但并未妥协,早读课上我拍了桌子,义正辞严,不评判,不贴标签,只是阐述事实。
想起二三十年前,在小村里当教师,街坊邻居不仅彼此尊重,更充分信任,好像把孩子托付给你,就把整个家族的希望寄于你。他们充分放手让教师管教孩子,记得我家先生曾经用笤帚疙瘩教训过一个顽皮男孩。他父亲亲自登门拜托:“我家二小子就是辆破车,三天两头就得收拾收拾。”后来,男孩考上了高中,当了兵,做了营长。这位老父亲每每提起感激不尽。
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别说打了,连一句批评的话都说不得,甚至一个眼神就会让他“浮想联翩”,搞得“惊天动地”——学生对立,家长不满,社会谴责。一些教师稍有不慎,就会遭处分打击,蒙上一辈子的阴影。
我们必须承认,教育短视和功利思想确实引发了过激行为,但不得不说,许多教师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健康成长有所作为,是教师责任心强、高度负责的体现。想起曾经的自己为了“挽救”一转学生,使其“警醒”,竟然搞了个“天女散花”,“义愤填膺”地把书本抛下三楼。
也许是威慑于“鸡血”班主任的“灭绝师太”之为,亦或是一瞬间被唤醒,这孩子开始发愤图强,最终学有所成。但假如在今天,也许我也成了“网红”,受指责,被处理,被舆论。
正是如此,一次次校闹后的触目惊心,一次次较真负责后的遍体鳞伤,让很多教师变得退缩不前,以至于演变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回避管理,放任学生,得过且过,“佛系”思想蔚然成风。
虽然随着“双减政策”深入人心,随着“教育惩戒”的顺利颁布,“批评学生”也变得“有法可依”。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分寸与火候,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不仅要挺直腰杆当教师,更要恪守职业道德,大胆管理,勇于负责,践行誓言,立德树人,责任担当,绝不跪着去教书。
每每想起曾经的“抛书”,总是羞愧难当,越发觉得当时的自己犹如传闻中的“灭绝师太”。假如,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不会这样做!冲动真的是魔鬼!我当时就是魔鬼!或许我一直都未拨动淼的心扉,或许我一直以专制霸权自居,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任意践踏孩子的自尊。教育应该从“育心”开始吧。
而孩子父亲还一直念着我的好,说如果不是我的接纳,孩子就没了前途。这让我情何以堪?
如果时光倒流,我绝对不会如此“鸡血”,更不会把不负责任当做“佛系”。
正是如此,我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今天,我该如何做老师?
唯有温和而坚定,施爱不泛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