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暑夏,为图一点儿清凉,是否曾如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里描述的“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一样?
或如白居易的《不出门》里描述的:“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故人。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所有的假日都不及这冗长又短暂的暑假,可以随心驾驭阅读码字的时间,读什么读几页不要紧,写多少也无所谓,可以全凭自己的喜悦。
看到有同行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多年前曾经跟着中国教育报读过这本书,当时是被作者所吸引,因为关注“镇西茶馆”好多年,但没有真正阅读过李镇西老师的书。
《自己培养自己》汇集了李镇西老师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每一个字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多年来自己成长的切身感受,其中也为我们展示了了一些优秀教师、知名学校自由“生长”的经历与经验。谆谆告诫,教师成长,关键在自己,要学会自己培养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为普通教师指明了一条自我成长的教育之路。
随即把书分享到了共读共写共成长群里,有老师说单是看封面就不会购买此书。其实我对书的封面装帧没有过多要求,对于购买纸质书,我似乎更关注作者,如今网络盛行时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出版物和所谓的专著也不在少数。
李镇西老师说: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很认同他的一个理念: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
亦如此时此刻,蜗居书房一天的我也是幸福的,以书为伴,悠然度日。修炼心境,陶冶精神。上午读冯唐的《成事》,下午又读了莫国夫老师的《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莫老师提到写作的意义:“写作首先不是为了发表,是为了思考和学习,是为了滋养思维的锐度和思想的厚度。”专业和兴趣并行不悖各有千秋,各有韵味。
与闲读中消夏,品文字韵味之余,品赏作者之景,顿生清凉之意。燥热纷扰通通抹平,心静至波澜不兴,畅入无我之境。闲读之趣,始于消夏,终于修行,修出一颗淡泊澄净的心,便是意外收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