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谈的这部短片开始于一次拼车,结束于一个将白车变成绿车的“魔术”,除了最后一个网约车的远景,这个短片是一镜到底的,一镜到底啊,这可是“国师”张艺谋未完成的梦啊。
言归正传,拼车启程。
影片开始是车上已经有一位乘客了,从后片的剧情可以得知,这个男人叫星源。
司机师傅给妻子打了一通电话,告诉她中午不回家吃饭了。
很快,又有一对情侣上车了。
精神小伙上车以后就打了一通电话,电话中的人名叫璐璐,是帮他办展的女孩,听说话语气,两个人比较熟络。
这便引起了小伙女友的强烈不满,质问他为什么偏偏找她帮忙。
精神小伙振振有词地解释,还埋怨女友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唠叨个不停。
女孩回头看了一眼,似乎是瞅到了后座上的星源,她把还没说完的话咽了回去,表情也有些不易察觉的变化。
女孩要求司机停车,司机说这里不让停车。
小伙变得更加气急败坏,指责女友这是在无理取闹,她帮不了自己,凭什么不允许别人帮他。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星源说了一句“你还想让她怎么帮你啊?对你做的还不够啊?”
这让小伙十分诧异,反问星源“大哥,你是谁啊?有你什么事啊。”
女孩说:“星源你别搭理他,他有病。”
意识到不对劲的精神小伙开始不自觉地“口吐芬芳”,他对两个人说:“俩人商量好的呗。”
女孩一脸无辜地说:“你叫的车。”
之后三个人陷入了互不相让的争吵中。
司机师傅响起的手机铃声暂时控制住了混乱的局面。
电话里是送货上门的快递。
司机说家里有人,可快递却说敲了半天门没动静。
司机赶忙给妻子打电话,问她在哪呢。
没想到妻子支支吾吾地说就在楼下,马上回家。
司机师傅想要视频通话,却始终得不到妻子的回应。
司机师傅怒火中烧,想让三个乘客都下车,自己不接他们的单了。
可三个乘客也不同意,争吵瞬间升级为四人局。
伴随着愈演愈烈的争吵,镜头来到车的后方,这辆原本是白色的小轿车渐渐变成了绿色,影片也随即落下帷幕。
这就是今年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入围作品《拼车》的故事。
短短五分钟,只有一个车内的固定镜头和狭小空间,四个人仅仅通过对话、表情完成了一出充满荒诞性、巧合性、戏剧性的“戴绿帽”故事。
全片一直都是黑白画面,只到最后车辆的远景才能看到白色的车变成了绿色的彩色画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观众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物的话语、表情和动作上,防止被过多的彩色所干扰。
而这部短片也正是通过一些一闪而过的小细节来层层铺垫矛盾冲突的。
比如,小情侣刚上车的时候,星源向车外看了一眼,有一个短暂的动作停留,然后才往里挪了挪座。
这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前女友了。
之后,女孩在回头质问男友的时候也看到了星源,她立刻把头转了回去,不再说话。
然后,她小心翼翼瞅了几眼后视镜,应该是在观察星源的反应。
再者,影片开头其实是司机的妻子主动询问了丈夫中午是否回家吃饭,这个本来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直到最后司机发现妻子并没有在家,这才让人想到原来妻子是要确定丈夫中午是否会回家。
其实,这部电影里所有“戴绿帽”的情节都只是一种猜测,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璐璐也许真的只是好心帮了小伙办展,并没有其它的意思。星源也只是为了前女友打抱不平,并没有想要旧情复燃。
司机的妻子也许就跟弹幕中网友猜测的那样,只是想要给丈夫准备一个生日惊喜。
这一切的不确定都被最后白车变成绿车的情节以及后面的绿色字幕“带了节奏”。
现在,人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却没有显著提高,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狗血的、出格的、能激起本能窥私欲的东西,而信息的发布者、传递着也更愿意用那些最有话题、最有流量、最能引起社会情绪共振的内容来从中获利。
信任已经开始从一种标准和底线变为遥不可及的目标,想来这本身就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吧。
虽然这部短片有许多刻意为之的情节设置,但的确可以让人反复观看,细细品味。
从那些细节和猜测中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短片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和无限遐想。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点个关注,点亮红心,您的支持就是我日更的最大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