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岁时读过一次《撒哈拉的故事》,可能是年龄相仿的缘故,对《小小新娘》中的姑卡印象尤深,记得她的哭喊,和由此带来的内心的惊恐。
再一次重逢三毛的撒哈拉,一个个日常片段,流淌出的是三毛的果敢、可爱。这是一个用力去拥抱生活的人儿。
三毛初到心心念念的撒哈拉沙漠,激动得不能自已。而看到住处的简陋后,内心还是低落的,“我嗒然坐在大箱子上,黯然不语。”沙漠第一夜,近乎零度的气温,简单地在水泥地上铺一块帐篷帆布,然后缩在睡袋里入睡。
开始配置简单的生活用具,洗扫房子,在灼人烈日下粗喘着气提十公升淡水回住处,给铁皮炭炉子扇火被呛得眼泪直流……除了适应新家的生活,还有内心的孤寂。荷西为婚后两人生活好一些,婚前拼命加班。三毛独自在家的夜晚,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书报,甚至没有电,唯有听窗外如泣如诉的风声、看白蜡烛淌下的眼泪、感受灰黑色冷墙的阴寒。“那一阵,我像个受伤的野兽一样,一点小小的事都会触怒我,甚至软弱得痛哭。”
荷西以为三毛选择撒哈拉,是表面倔强而内心浪漫的事,很快就会厌了。
可她是三毛啊,这是她的撒哈拉,她好不容易回归的半生的乡愁地。
撒哈拉是美丽的,需要付出无比的毅力去适应,而现实生活中的艰苦,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中受到的小小挫折。
于是,住坟场区、用棺材外箱木板做家具、去垃圾场捡宝贝——“废物改造”、去总督家挖花为增添绿意、收藏石刻像、学习做可口的食物、免费办女子学校……慢慢地,三毛在那一片苍凉的沙漠中开始了诗意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