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从建设农村根据地开始的。
根据地,原意是指军事指挥、部队立足、后勤保障的中心地。 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部队没有根据地,只能是不停地转移撤退,进行了许多无谓的消耗。秋收起义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正是有了一个又一个根据地,中国革命才一步步走向了胜利。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可以从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得到有益启示。这个启示就是,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根据地,但这个根据地不是别的,而是精神的根据地。
我们成长至今,实际上正是从精神根据地的创建开始的。我们踏入小学,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小学根据地。我们在这个根据地的基础上,又创建了中学根据地。然后是大学根据地,或者还有研究生根据地。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们精神的根据地不断扩大,我们的精神才得以不断成长。
学业只是精神根据地的一种。精神根据地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一本书就是一个精神的根据地,一个兴趣爱好就是一个精神的根据地,一种能力就是一个精神的根据地。
有了精神的根据地,我们就有了精神成长的基础,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不断发展自己,贡献社会,让自己变得日益强大。没有精神的根据地,我们就没有精神的依靠,无法实现精神的成长,就是一个精神的弱者、社会的弱者。
革命根据地需要巩固扩大,精神根据地也同样如此。我们要不断巩固经过努力取得的精神根据地,不能轻易丧失它们。
现实生活中,不重视精神根据地建设的现象很多。想想我们中学学过的知识,还记得多少?比如,当年擅长的数学题,现在还会做吗?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精神根据地意识,结果是建设了一个个根据地,又丢失了一个个根据地,最后一无所有。宋代张孝祥的《衡州新学记》说:读书者仅仅是为了博得功名,一旦考场得意,功成名就,“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这种现象今天仍然不乏后继者,是忽视精神根据地建设的典型表现。
怎样守住精神根据地呢?就是温故知新、实践运用、守正创新。过去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需要我们经常去回顾,去应用。只有不断回顾、总结、实践、创新,我们才能巩固我们的精神根据地。
其实,我们每天的勤奋努力,只争朝夕,都应该用到开创、巩固、壮大我们的精神根据地上,并据此建立自己的精神高地,而不是毫无目的瞎忙,白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好、更远,获得一个丰盈、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