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南歌子》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曲调名源于汉张衡的《南都赋》。
《南都赋》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歌舞描述:“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白鹤飞兮茧曳绪,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翩绵绵其若绝,眩将坠而复举。翘遥迁延,蹩{薛足}蹁跹。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弹筝吹笙更为新声。”因“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唐教坊取以为曲调名。隋唐以來,曲多称“子”,因此,曲调调名《南歌子》。据万氏《词律》注:“歌又作柯”。所以曲调转为词调名时又名《南柯子》。毛先舒《词学全书》亦有“《南歌子》题,采于淳于棼事,一名《南柯子》”这一说法,却有些望文生义的嫌疑。
《南歌子》作为唐教坊舞曲,在玄宗开元以前就有了。唐代的《清商乐》,有“吴音”、“西声”、“南歌”等地域之分。开始都是一些五言四句诗,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五言绝句类似。这些五言诗唐代非常流行,常常被用来作饮筵行令间的著辞,并配以小舞、短歌。如《全唐诗》裴諴《南歌子词》三首:
不是厨中丳,争知炙里心。
井边银钏落,展转恨还深。
不信长相忆,抬头问取天。
风吹荷叶动,无夜不摇莲。
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
细丝斜结网,争奈眼相钩。
也有七言四句诗,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七言绝句类似。如《全唐诗》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敦煌卷子内有舞谱二种,可惜均为残卷。敦煌曲中有《南歌子》词,有双调,也有单调,多咏故事。如敦煌曲中的《南歌子·夫妻问答》:
南歌子·夫妻问答(夫问词)
斜影朱帘立,情事共谁亲?
分明脸上指痕新。
罗帯同心谁绾?甚人踏破裙?
蝉鬓因何乱,金钗为甚分。
红妆泣泪忆何人,分明殿前直说,莫沉吟。
南歌子·夫妻问答(妻答词)
自从君去后,无心恋别人。
梦中面上指痕新。
罗帯同心自绾,被狲儿踏破裙。
蝉鬓朱帘乱,金钗旧股分。
红妆垂泪哭郎君,妾似南山松柏,无心恋别人。
这两首《南歌子·夫妻问答》是歌舞戏脚本中的歌词,现在许多地方依然保留着这些民间剧种。这些曲调虽然曲调名一样,但歌词的字数并不一定相同,应该是们在表演过程中,为增加剧中的艺术感染程度而增加的唱词,这些唱词多为衬词。现在流行在粤西地方的傀儡戏,依然保留着这些唱法。
敦煌曲子词多为“齐言体”,也有温庭筠的“杂言体”,二者同时并行。(长短句式为杂言体,对偶性句式为齐言体。)任二北《敦煌曲初探》云:“《南歌子》在晚唐为单片二十三字之调,有温庭筠词七首在,可信为‘真的,原始的调子’也,敦煌曲恣肆于衬字,遂较多六字”,“寝假而成别体矣”。此说较可信。
《南歌子》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于温庭筠。所作“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为现存最早的《南歌子》,是以被词家当做正体。双调平韵最早见于五代毛熙震,双调仄韵见宋石孝友《金谷遗音》。另有五十四字、五十三字添字体。
词的形成始于晚唐。虽说李白写有《菩萨蛮》、《忆秦娥》等词、白居易写有《长相思》、《忆江南》等词,但真正使词体形成,并对宋词影响深远的应该说是晚唐的花间派的词人温庭筠了。温庭筠辞章律赋极佳,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是排行十六,所以称“三十六体”。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的开山鼻祖。他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据传原有《握兰》、《金荃》等词集,可惜已失传。
温庭筠《南歌子》:“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因词中有“忆君肠欲断,恨春宵”句,故又名《春宵曲》。
张泌《南歌子》:“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精帘额,衬斜阳。”因词中有“高卷水精帘额”句,故又名《水晶帘》。《水晶帘》同时也是另一词调《江城子》的别名,韦庄《江城子》一名水晶帘。(水精:即水晶,光亮透明的物体。)
张泌《南歌子》:“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因词中有“惊断碧窗残梦”句,故又名《碧窗梦》。
郑子聃《南歌子》:“我爱沂阳好,民淳讼自稀。谁言珥笔混莱夷。行见离离秋草,鞠园扉。”因郑子聃以“我爱沂阳好”为起句所作的词共十首,故又名《十爱词》。今仅存一首。
贺铸《宴齐云》与《南歌子》无异,《宴齐云》即是《南歌子》。
贺铸《南歌子》因贺铸词有“醉厌厌”句,故又名《醉厌厌》(原词已缺失十字)。“厌厌”两字出自《诗经·小雅·湛露》,《辞源·厌厌》:“安静,和悦。”
张辑《南歌子》:“词柳户朝云湿,花窗午篆清。东风未放十分晴。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垒润栖新燕,笼深锁旧莺。琵琶可是不堪听。无奈愁人、把做断肠声。”因张辑词有“无奈愁人,把做断肠声”句,故易名《断肠声》。
宋程垓有词名《望秦川》三首,与《南歌子》词无异。《望秦川》即是《南歌子》。
宋田不伐《南歌子》:“团玉梅梢重,香罗芰扇低。帘风不动蝶交飞。一样绿阴庭院、锁斜晖。对月怀歌扇,因风念舞衣。何须惆怅惜芳菲。┾却一年憔悴、待春归。”因田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故后人用《风蝶令》作为《南歌子》的别名。
全真教主王重阳把《南柯子》改为《悟南柯》。王重阳喜改调名而不改调律,通常是把世俗气、香艳气较浓的旧词牌改为具有仙道意蕴的词牌,同时尽可能与原词牌保持一致。王重阳把《南柯子》改为《悟南柯》,借助的便是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的典故。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家住在广陵,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娑,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一天,淳于棼过生日,亲朋好友都来给他祝寿。宴后,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把他带到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也参加了三场考试,结果得了第一名。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
婚后,淳于棼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大败。有人向皇帝推荐淳于棼,于是淳于棼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作战。结果,同样被敌军打得落荒而逃。皇帝震怒,把淳于棼撤掉职务,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所谓南柯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辞海》:柯,树枝。
这就是成语“南柯一梦”的来由,后人常用这个典故来渲染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飘渺的消极思想。
个人最喜欢吕本中的《南歌子》(其实我只是喜欢“江左好风光”这五个字而已):
南歌子·旅思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吕本中(公元1084—1145),南宋诗人。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微寿县)人。绍兴进士,做过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他赞助收复失地,要求政治清明,因得罪秦桧而被罢官。此词是作者身在江南旅途,睹景伤情为思念中原故里而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