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小学考试中占40%,是占比最高的一部分内容。2019年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而部编本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高考改革最后可能会让15%的人做不完!
主要就是体现在阅读方面,第一是阅读的速度要求更高,以前卷面大概是7000字,现在是9000字,未来会增加到1万多字。第二是阅读的能力要求更高,相同的考试时间内,阅读题量增加了5%—7%。
在此背景之下,对孩子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速度的培养很重要,最适合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时间段就是孩子5-12岁的智力发展黄金时期。
培养阅读能力第一是保证阅读量,按照要求,建议小学1-6年级阅读量如下
1-2年级孩子每年的阅读量不低于100万字,大概是15本中英文《小王子》的量
2-3年级孩子每年的阅读量不低于200万字
4-6年级孩子每年的阅读量不低于300万字
保证阅读量之后,就需要有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辅导孩子的时候怎么能不再跳脚,几招教大家搞定孩子的基础阅读题[机智]【开始要记笔记啦】
第一:阅读方法
1.纵观全文,把握主旨。即通读一遍文章,大致了解全文脉络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认真审题,定向扫描。读完全文之后读一遍题目,带着问题再读文章。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将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确保答案正确
第二:答题技巧
大体上,中小学的阅读理解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通常有以下四种作用
(1)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了人物的情感变化
2.对划线句子进行分析
如:文中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么样的心情?
(1)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xx特点
(2)拟人:把xx拟人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xxx
(3)排比:使句式更加整齐,强调了xx的xx特点
(4)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文章的中间或者结尾出现,通常作用是“引起了对xx问题的关注,给人启迪,承上启下,突出主旨”等
如:文中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么样的心情?
(1)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xx特点
(2)拟人:把xx拟人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xxx
(3)排比:使句式更加整齐,强调了xx的xx特点
(4)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文章的中间或者结尾出现,通常作用是“引起了对xx问题的关注,给人启迪,承上启下,突出主旨”等
3.对段落进行分析
如:这段话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1)对比:xx和xx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和物的xx特点
(2)象征: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鲜明,更加严密。如果是在文章开头,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结尾的话一般具有揭示主旨,照应前文,引人深思的作用
阅读段落分析
如:概括一段话的大致意思
(1)找中心句。通读该段,找出这段话中最能概括段落意思的一句话摘出来
(2)利用公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如: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描写手法有以下几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神态)描写
(1)外貌描写主要作用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表露人物的情感
(3)动作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4)心理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提倡孩子越早积累越好,因为文学素养本身就是中长期的积累过程,真的到了孩子高年级再去做这方面的积累,孩子也没那么多时间了。
总的来说,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没有量的累积,就没有质的提升。
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
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扼杀了。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图书,典籍等,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认为是浪费时间。
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容一些,不要一味追求分数的高低,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网友评论